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第127章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章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3 / 4)

到这话,几人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毕竟在这个年代,有饭吃就已经足够了。

随即,朱慈烺直接挥了挥手,锦衣卫直接将几人拖了下去。

做完这一切之后,又安抚了一下灾民,朱慈烺这才回宫去了。

回去之后,他再次下令将救助的范围往外再推进十里,确保能够解救更多的灾民。

同时,他也做出了新的规定:

若遇上试图吃人的灾民,不用请示,直接绑了送去做苦役,十年后再放他们自由。

朱慈烺终究还是心慈手软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两天之后。

此时此刻,到达京城的灾民已经多达五万人左右。

按照朱慈烺的吩咐,工部从这里面挑选了一批男人去开采石灰石,然后继续大量地制造水泥。

同时,另外一部分男人则是按照工部的吩咐开始建造更多的房屋以迎接继续到来的灾民。

当然,被选中干活的这些人每天都有三顿干饭吃,而且有菜有肉。

除此之外,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拿到二十文钱。

只不过这些人因为不能进城,所以钱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要是带在身上的话,还有可能被人偷了。

为此,工部也有了自己的计划。

他们先对这些人进行了登记,需要发放的工钱也暂时记在工部的账上,等到灾情过后返乡之时再统一发给他们。

灾民们本来是不信的,现在说的好听,万一到时候朝廷不认账怎么办?

他们总不能直接跟朝廷打官司吧?

直到工部尚书亲自出面保证,他们这才相信了。

除此之外,关宁铁骑那边也挑选了一些会养马养牛的人过去负责养马。

没办法,关宁铁骑那边目前有三万匹战马,每天都需要有人照顾。

本来一直都是关宁铁骑自己照顾的,但现在这边刚好有这么多的闲人,也刚好为他们省点力气。

光是关宁铁骑那边就一次性带走了三千多人。

当然,这些被带走的都是青壮年,剩下的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对于这些人,朱慈烺也早有安排。

其中,妇女负责清洗衣物、打扫周围的环境以及照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

那些年龄稍大一些、却又干不了重活的则是安排他们每天处理灾民们的排泄物。

这些排泄物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送到陈经纶那里给红薯地里做肥料,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至于之后来的灾民,也都按照这个规矩进行分配。

等到人手多得安排不下的时候,再召集人手开始修建关宁铁骑的军营和其他设施。

总而言之,要物尽其用,既要让灾民有饭吃,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在朱慈烺的精心安排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时光匆匆,十日眨眼便过。

抵达京城的灾民数量不断攀升,已然多达十万之众。

按照之前的分配比例,这些灾民已被妥善安置到各处。

同时伴随人员增多,水泥厂的水泥产量也日益见长。

朱慈烺先是组织人力建造了充足房屋来安顿灾民,随后召集人手,在京营附近为关宁铁骑着手修建专属营地。

与此同时,京营的建设工程也破土动工了。

毕竟后续还会有更多灾民涌入京城,他们也会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

倘若工程进度够快且时间充裕,朱慈烺还计划增建一两座城池。

如此既能屯驻军队,又可将关宁铁骑的家眷迁至北京城。

不过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具体实施情况还得依据到时候灾民的实际数量来定。

另外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最近一段时间,老丈人郑芝龙的书信愈发频繁。

从最初的五日一封变为如今的三日一封,且内容皆围绕海战之事。

朱慈烺仔细梳理后,大致明白了郑芝龙针对建奴水师的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先由黄蜚率领的大明水师主动出击建奴水师,随后佯装战败。

那时建奴水师定会乘胜追击,待其脱离港口,郑芝龙便率领其麾下水师与黄蜚所率领的水师共同对建奴水师展开包抄。

到时候便可一举将建奴水师歼灭。

朱慈烺思索一番,觉得此计划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不知实际操作能否顺利?

不过当然,这也不是他该担心的事情,他相信以黄蜚和郑芝龙的实力,应该可以完成这件事情。

总体而言,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视线转至陕西。

孙传庭抵达陕西已然月余。

在此期间,他颇为轻松地招募到了大量士兵,甚至直到如今,依旧有源源不断的秦人想要入伍。

究其原因,其实也就两点:

一来,只要来当兵,绝对能吃饱饭!

二来,只要当兵,就有钱拿!

要知道陕西已连续干旱数年,多数百姓食不果腹,所以孙传庭招募士兵的消息一经传开,众多秦人便踊跃前来投奔。

起初,他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