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煤山 歪脖子树下 父子密谈!
朱慈烺此刻也是被崇祯刚才的话给震惊到了。
因为他可以发誓,他绝对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崇祯。
其他人也不可能!
毕竟这种事情只要不是亲眼所见,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而且以崇祯的性格,你要告诉他大明马上就要完了,他全家也死的差不多了,你看他砍不砍你的九族就完了。
所以说
这应该真的是崇祯自己做梦梦到的?
可话说回来,这算什么?
重生?
临死前的回光返照?
还是灭国前的先祖托梦?
还是真的只是一个梦?
朱慈烺不知道,但他也不在乎了。
反正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这场战争大明必须要赢,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在所不惜。
于是乎,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有些紧张了起来。
就连崇祯这个时候都迷茫了。
因为他确实是做过和朱慈烺一样的梦,但他敢发誓这个梦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可既然这样,为什么朱慈烺也会知道呢?
而且朱慈烺的梦远比他的还要更加详细。
那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是大明的先祖在保佑他们这些子孙后代啊!
只可惜,他当初只当这是一个噩梦,再加上醒来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因此并未重视。
再者说了,那个时候他已经被朱慈烺‘造反’成功了,也没有什么实权去做别的事情的,所以就渐渐的淡忘了这件事情。
直到今天被朱慈烺这么一提醒,这才想了起来。
李邦华脸色一阵变幻,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两位神神叨叨的主了。
最终只能硬着头皮问道:
“请问陛下,那么此事到底该如何处置?”
崇祯这才回过神来,随后神色复杂的看了朱慈烺一眼,说道:
“此事全凭太子做主便是,朕不会多问!”
“如果太子的那个梦是真的,那就说明朕已经试过拯救大明一次了,但没有成功。”
“所以,就看太子的吧。”
李邦华听到这话,心里不免咯噔一下。
因为这就代表崇祯要彻底放权了。
但是话说回来,这未免也太奇怪了吧?
眼下的崇祯明明只有三十来岁,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权利分给太子呢?
这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
自始至终,李邦华都不知道朱慈烺造反的事情。
哪怕之前朱慈烺监国的时候,他也是以为是崇祯想要历练一下朱慈烺,所以才会不断给朱慈烺放权罢了。
结果现在看来,事情似乎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更加复杂一些?
就在这时,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第一件事,马上给朝鲜国王回信,让他务必派遣军队,防止此类事情再发生。”
“若无法阻止,即便将这些粮食烧毁,也不能留给建奴。”
“因此造成的损失,大明一律承担。”
朱慈烺虽然说得大义凛然,但实际上真到那时候,还不是由他自己说了算?
反正承不承担损失,朝鲜国王也不敢怎么样。
接着朱慈烺继续说道:
“第二件事情,马上写信给洪承畴,告诉他,不管建奴要做什么,他也要按照之前的部署行动,绝对不能冒进。”
李邦华听到这话,赶忙应声到:
“臣遵旨。”
可他依旧并没有离去。
因为这两封只是回信,具体到底该怎么办朱慈烺还没说呢!
紧接着,朱慈烺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除此之外,就按照本宫之前说的,追加第三路兵马从宣府而出,绕道蒙古直扑义州城,此次我们三面出击,一定要让建奴知道大明的厉害。”
听到这话的时候,李邦华直接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弄了半天,还是要采用这么极端的方法吗?
在他看来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啊!
然而在朱慈烺看来,建奴把义州这个地方打造成了一座可以耕种、可以驻兵的城池,这就好似插在心脏上的一颗钉子。
如果不拔掉这颗钉子,那么说不定哪一天,这颗钉子就会化作利剑,撕碎锦宁防线。
所以无论如何,他这次都要拔掉这颗钉子。
但李邦华还是没有放弃劝说。
“太子殿下,老臣还是以为此计不可,还望殿下三思而行。”
李邦华固执的劝道。
朱慈烺笑着拍了拍李邦华的肩膀说道:
“此事本宫已经三思过了,你且放宽心便是!”
“除此之外,这次本宫也要随军同去,若成,辽东之危可解,若败.这次不会失败!”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李邦华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因为他知道朱慈烺这是要来真的了。
虽然说之前的宣府和山东也算是亲征了,但这两次都没有打起来,崇祯和朱慈烺最多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可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