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大明水师此番行动,必定有着更为深远的谋划!
但他一时之间也难以理清头绪,只能沉默不语。
突然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
“启禀诸位王爷,盛京来人了!”
众人听到这话,神色瞬间一凛,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涌上心头。
直觉告诉他们,必定有极为重要且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随即,代善沉声道:
“带人进来!”
紧接着,只见一个人被两名士兵搀扶着,几乎是被抬进来的。
此人面色苍白,嘴唇干裂,显然是经过了长途的奔波,早已疲惫不堪,甚至是浑身脱力了。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与疲惫,未等众人发问,便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指了指胸口,随后便双眼一闭,昏死过去。
一旁的多铎见状,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从他的胸口处摸索,然后取出一封信。
然而,当看到信封上“陛下亲启”的字样时,侍卫顿时愣住了,脸上也露出为难的神色。
如今皇太极昏迷不醒,如何能够阅读此信?
若等他醒来再看,似乎又不切实际,因为从送信人的这副惨状来看,此事必定极为重要,甚至有可能关乎大清的生死存亡。
否则,送信之人也不会不顾自身安危,拼尽全力赶来,甚至累到如此地步。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察觉到了异样。
他们的目光纷纷投向那封信,紧接着,他们也看到了信封上“陛下亲启”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如同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让他们不敢轻易触碰。
即便他们身为王爷,在没有得到皇太极允许的情况下,也没有资格打开这封信。
就连一向沉稳果断的代善,此刻也面露犹豫之色,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就在众人陷入两难之际,一直没有说话的岳托站了出来,他神色坚定地说道:
“再这样犹豫不决下去,只会错失良机,这信里必定是极为重要的情报,若是不看,万一盛京有危险,我们却一无所知,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如我们一起打开这封信,若是日后陛下怪罪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承担责任,如何?”
众人听到这个建议后,相互对视一眼,随后又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毕竟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随后,信被交到了代善的手中。
代善接过信的那一刻,只感觉手中的信仿佛有千斤重。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将信平放在案几之上。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目光则是紧紧地盯着那封信。
当众人看清信的内容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与难以置信的表情。
首先这封信是内院大学士范文程所写,此人虽然是投降而来的汉人,但对于他们的忠心却非同一般,更是得到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极度信任。
在这次松锦之战中,范文程并未跟随大军出征,而是留在盛京驻守。
他在信中写道,大约十天前,盛京方面就已经收到了建奴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
只不过当时他考虑到大明水师虽有一定实力,但距离盛京较远,且缺乏攻城的重型装备,威胁不了盛京的安全。
所以为了不影响皇太极对于松锦之战的战略部署,就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太极。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大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想出了一条奇谋!
他们居然将一万关宁铁骑通过海上秘密送到了辽东。
此刻,这一万关宁铁骑正在辽东后方大肆烧杀抢掠,制造混乱。
而且从他们的行军路线来看,似乎有直逼盛京的迹象!
范文程在信中分析道,他觉得这可能是大明的一个计谋,他们的真正目标或许并非盛京。
毕竟一万关宁铁骑,在没有攻城设备的情况下,想要攻打一座坚固的城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尽可能地召集人手,加固盛京的城墙和防御工事,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
同时,他在信中还让皇太极不必担心盛京的安危,安心指挥前方的战事,全力攻打锦州即刻!
看完这封信,整个营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气氛更是压抑得让人几乎无法呼吸,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部署在辽中的关宁铁骑,居然能够通过海运,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他们的大后方。
而且还直逼盛京!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消息简直如同晴天霹雳,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恐慌与震惊。
因为谁都知道,盛京乃是大清的根基所在,若盛京真的有失,那么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大清的未来也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片刻之后,阿济格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满脸愤怒的大声说道:
“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我就先说了!”
“我认为,我们现在必须立刻撤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