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如密集的鼓点,踏破了这片草地的宁静。
济尔哈朗骑在一匹高大的棕色战马上,身姿挺拔,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阿济格则在他身旁,一脸的粗犷与豪迈,手中紧紧握着马鞭,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不甘。
因为眼前的场景再明显不过,这里有军队刚刚停留过。
地上甚至还散落着啃了一半的干粮,有的已经被踩进泥土里,还有吃剩下的肉骨头,上面还残留着些许肉丝。
不远处,刚刚熄灭的火焰仍冒着袅袅青烟,灰烬在微风中轻轻飘散。
济尔哈朗面色凝重,翻身下马,随后蹲下身子,用带着厚茧的手仔细地触摸着灰烬,感受着那尚有余温的热度。
紧接着,抬眼看向身旁的阿济格沉声道:
“火才刚灭,他们应该没跑远,继续追!”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阿济格微微点头,目光在四周扫视,紧接着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一丝懊恼的神情说道:
“周围的马蹄印杂乱无章,四面八方都有,根本搞不清关宁铁骑朝哪个方向去了,这些明军可真够狡猾的!”
济尔哈朗咬了咬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恶狠狠地说:
“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找,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找到他们!”
“不过找到他们之后不要主动出击,只需要驱赶即可!”
阿济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随后,建奴大军开始朝着几个放心追击而去。
虽说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麾下有三万骑兵,但面对关宁铁骑,他们却不敢贸然追击。
毕竟关宁铁骑身后还有十几万大明水师,一旦正面交锋,他们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他们只能选择驱赶。
而这也是之前一早就制定好的计划!
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他们终于确定了关宁铁骑的行军方向,似乎是朝着来时的方向离开了?
也就是说,关宁铁骑居然主动撤退了?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还是即刻追了上去。
在追击途中,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处处惨绝人寰的场景。
无数满人的无头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鲜血早已干涸,在地面上留下一片片暗红色的痕迹。
被焚烧的房屋还在冒着缕缕黑烟,焦黑的梁柱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
无数的麦田被焚烧、曾经的一切如今已化为一片废墟。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的心中犹如刀绞。
他们深知,自己的部族人口本就稀少,每一个族人都是宝贵的财富,如今遭受如此重创,内心满是愤怒与不甘!
很明显,关宁铁骑此番行动就是犁庭扫穴,要将他们的根基彻底摧毁!
一时间,他们对关宁铁骑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明军,怎么如此残忍?
他们似乎忘了,他们也曾对大明百姓干过同样的事!
如今不过是自食恶果罢了!
哎!
济尔哈朗长叹一口气,满是无奈与悲凉,随后下令留下一部分士兵处理尸体,进行焚烧掩埋,以防瘟疫爆发。
随后,济尔哈朗便继续带领大队人马,沿着那些混乱的马蹄印,追击关宁铁骑的踪迹。
可没过多久,他们又遇到了同样的一幅场景,只能再留下一部分士兵处理这些尸体。
几次停留之后,时间早就过去很久了。
而另一边,曹变蛟已然成功与大明水师会师。
说明情况之后,一行人随即浩浩荡荡地朝着港口撤回。
不得不说,这次他们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辽东。
夜幕如墨,缓缓笼罩住了辽东大地,寒风吹过,带着关外特有的凛冽。
辽东的天气就是这么奇怪,明明中午的时候热的人汗流浃背,偏偏早晨和晚上的时候却又冻得人瑟瑟发抖。
朱慈烺一行人在夜色的掩护下,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是抵达了杏山。
远远望去,杏山仿若黑暗中的一座孤岛,灯火通明,那点点亮光在这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醒目,仿若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他们指引着方向。
杏山守将史泰来,此时早已带着杏山的一众军民在城外毕恭毕敬地等候多时。
毕竟是崇祯御驾亲征,所以每次都有哨骑提前通报接驾。
此时此刻,史泰来的眼中满是期待,目光不停地向远方张望。
当他看到朱慈烺和崇祯的御驾缓缓映入眼帘时,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激动的光芒,赶忙迅速整理好衣冠,率领众人‘扑通’一声跪地相迎。
“臣杏山守将史泰来,带领杏山全体军民,恭迎圣驾!”杏山堡的规模比塔山更为狭小局促,城内的街巷狭窄而曲折,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显得拥挤不堪。
这样的环境下,实在难以容纳众多的人马进城。
于是,朱慈烺和崇祯仅带着少数精锐护卫缓缓入城。
至于其他士兵和杏山堡的军民们,则是要在城外过夜了。
但即便如此,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