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这一战,没有谋略,只有硬刚!!!
营帐之内,气氛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烈火。
众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当下到底该如何是好。
突然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将领猛地站起身来,满脸涨得通红,大声喊道:
“大人,陛下都如此英勇无畏,我们怎能龟缩在这城中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陛下在外与建奴浴血厮杀?”
“依我看,不如主动出击,突袭建奴的阵营,然后与陛下的军队会合,里应外合,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高声附和:
“对!”
“我们不能当缩头乌龟,大不了拼上这条命,也要为陛下、为大明尽忠!”
一时间,众人纷纷响应,情绪激昂,士气空前高涨。
祖大寿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众人,心中满是欣慰,他微微点头,随后又神色凝重地说道:
“诸位,你们恐怕还不知道,就在刚刚,建奴不知道从哪里带来了三万大明百姓。”
“但这些百姓根本不是用来做后勤补给、或者修筑防御工事的。”
“依本大人看,皇太极这是想用这三万百姓当作挡箭牌,逼迫陛下就范。”
“一旦皇太极真的驱使这些百姓打头阵,陛下出于仁慈和对百姓的爱护,肯定不敢轻易发动攻击。”
“如此一来,我军可就陷入两难的困境了。”
众人听到这话,一时间被震惊的都说不出话来了,似乎没有想到皇太极居然会想到如此狠辣的主意!
一位脾气火爆的将领顿时气的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大骂道:
“该死的建奴,竟然如此卑鄙无耻!皇太极,你这个老贼,怎会如此狠毒?”
“建奴果然没一个好东西!”
“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其他将领也纷纷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情绪激动得甚至连皇太极的十八代祖宗都一并骂了个遍,以泄心头之恨。
祖大寿见状,连忙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神色严肃的说道:
“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既是为了收复辽东失地,保卫大明江山,也是为了救我们这些被困在此地的将士!”
“事到如今,我们唯有以死相报,方能不负陛下的信任与恩情!”
众将听后,纷纷抱拳行礼,齐声说道:
“大人,你就下命令吧!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祖大寿满意地点点头,随后目光坚定地沉声道:
“既然如此,本大人也就不再废话了!你们等会回去之后,立刻整备军队。“
“各自从军中挑选出敢死之士,组成一支骑兵冲锋队伍,随时等待本大人的命令。”
“一旦时机成熟,我们便立刻发动突袭。”
“若是此战能够成功,你我皆是大明的功臣,名垂青史都不在话下!”
“但若不幸失败,那你我便血洒疆场,长眠于此,也算是为大明尽了最后一份力。”
众将听后,齐声大笑。
“理当如此!愿为大明死而后已!”
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些将士最终没能抵挡住建奴的进攻,而选择了投降。
但并不能因此就片面地认为他们都是贪生怕死的叛徒。
毕竟在这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是为大明坚守了整整两年之久!
最终也是在弹尽粮绝,且毫无后援的绝境之下,他们才被迫选择了投降!
倘若崇祯没有御驾亲征,那么在弹尽粮绝的那一刻,他们或许还是会选择投降。
但如今,这种事情永远都不会再发生了.
因为伴随着崇祯御驾亲征,他们深知此刻自己已没有了退路。
唯有拼死一战,才是他们这些武将唯一的选择!
除此之外,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随后,众人又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商议起突袭计划。
一时间,营帐内满是紧张而又振奋的气息,一场突袭之战即将发生.
夜幕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褪去,东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柔和的光线缓缓地洒落在明军的营地之上。
营帐内,士兵们早已从睡梦中苏醒,随即迅速地整理好自己的装备。
伙房里,炊烟袅袅升腾,浓郁的饭香弥漫在整个营地。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匆匆用过早餐后,便在军官们的指挥下,迅速各地归队!
一时间,营地内军号声、口令声交织回荡,士兵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朱慈烺这会儿也和崇祯出了杏山堡,随即带领着这大军,如同一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地朝着之前挖掘的壕沟进发。
在和之前驻扎在壕沟旁边的军队汇合之后,大军这才依次迈过了这条壕沟,朝着松山的方向浩荡进军。
松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整座城池宛如一座坚固的磐石矗立在这片土地上。
对于明军来说,只要进入这片区域,便等同于真正踏入了这场决定国运的战场!
朱慈烺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他身着华丽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