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仍不断有士兵倒下,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惨不忍睹。
但在崇祯御驾亲征的激励下,明军还是前赴后继的冲上前来。
一个明军倒下,下一个立刻冲上前去,此时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为了大明,他们一定要突围出去!
很快,双方阵亡的士兵已经超过了数千人!
以往明军突围时,伤亡人数一旦超过百人,大多会选择撤退,但是很明显,这次不一样!
当然,虽然死伤众多,但最终他们还是成功搭建起了一座由门板和房梁构成的桥梁。
而这道临时搭建起来的桥梁,已经足够城内的骑兵冲杀出去了!
实际上,只要祖大寿愿意,随时都能采取这样的行动突围出去。
而以往他之所以从未这样做,是因为城外有皇太极的数万大军包围,就算真的突围出去了,也无异于送死。
但现在皇太极正带着大军向着松山方向进发,锦州城外只有一万多建奴防守,他便没有了顾虑。
紧接着就在这时,城墙上的火炮突然集中对准了最外层建奴搭建的外墙。
伴随着一阵猛烈轰击,那外墙在炮火的洗礼下瞬间倒塌,扬起一片巨大的尘土。
与此同时,一条通道出现在了明军面前。
然而,由于城门口的明军失去了炮火掩护,瞬间又有数百人阵亡。
明军士兵的尸体不断掉入壕沟,几乎将壕沟填满。
但直到临死的那一刻,他们依旧死死的守护着刚刚搭建好的桥梁!
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因为就在这时,伴随着一阵战马嘶鸣声,一队重甲骑兵瞬间从城内冲杀而出。
他们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越过临时搭建的桥梁,冲向城外。
即便最前方的骑兵被炮弹击中,他们也会强撑着最后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将战马的前进方向拉到一边,以免阻挡身后的同伴。
紧接着,这些冲出城的骑兵迅速对周围的建奴展开了屠杀!
此处的建奴大多为步兵,骑兵不足两千,而且均匀分布在各个城门口,根本不是明军骑兵的对手,瞬间就被杀得措手不及!
建奴们开始四处逃窜,惨叫声不绝于耳。
随后,越来越多的骑兵冲出城外,一同参与对建奴的屠杀,周围的建奴很快便所剩无几。
但这边的战斗很快就引起了其他城门口建奴的注意,紧接着,更多的建奴步兵和少量骑兵赶来,试图阻止祖大寿。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祖大寿去往松山战场!
此时此刻,祖大寿完全可以率领大军在此继续与建奴厮杀,而城内的士兵也会不断支援,里应外合之下,用不了多久就能杀光此处的建奴!
但这并非祖大寿真正的目的,因为他担心崇祯那边会因三万大明百姓而出现变故。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是率领五千骑兵冲击皇太极的大军!
因为只要冲击皇太极的大军,说不定可以扭转当下的战局!
若他留在此处配合城内士兵杀光这里的建奴,看似也能解锦州之围,但松山那边可能会出问题。
如果皇太极在松山获胜,那他肯定还会回来再次包围锦州。
而且到那个时候,明军早就败了,锦州也不再重要了!
所以在此与建奴厮杀实属浪费时间,冲击皇太极大军,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
想到这里,祖大寿冷笑一声,不去搭理那些向他追来的建奴。
而是调转马头,直奔皇太极的大军而去,他身后的骑兵们也迅速跟上。
他们的马蹄声如雷,仿佛在向建奴宣告他们视死如归的决心。
此时此刻,祖大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陛下!
臣祖大寿,前来救驾!
与此同时,当祖大寿带着骑兵离开后,城门口的明军则是快速带着还活着的战友退入城中,然后关闭城门,继续守城。
因为一开始的计划便是如此,他们现在只需等待明军取得大捷然后回援锦州即可,完全没必要与城外的建奴拼命!
当从四周赶来的建奴看到远去的祖大寿和紧闭的城门时,顿时气得暴跳如雷。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愤怒与不甘,可却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步兵,骑兵只有不到两千,根本无法阻止祖大寿!
不得不说,他们算是彻底办砸了皇太极交代的事情。
现在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皇太极能提早发现祖大寿,并将其彻底消灭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皇太极还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此时此刻,他们距离明军已不足五里,甚至隐约能看到明军的军阵了。
在阳光的照耀下,明军的军阵显得有些模糊,但却透露出一股强大的气势。
皇太极骑在马上,眉头微皱,他似乎感觉到了一丝异样,但又说不出具体是什么。
他的目光在明军的方向来回扫视,试图从那模糊的军阵中找到一些线索。
而明军这边,同样严阵以待,气氛紧张而肃杀。
士兵们的脸上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