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减产(1 / 2)

第6章 减产

归属土地】→农田】→种植区】

区域面积:10平方米】

区域等级:2级,0\50】

区域属性:耐旱、抗涝、抗病虫害、加速生长、增产增收】

在此区域内种植,全属性增加20%】

点数:9】

“走了,老三,去开会。”

今天通知晚上在队部门前开会,各家各户吃过晚饭之后,男女老少就往那边赶。

现在整个队上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根本没有啥娱乐活动,所以大家去开会还是蛮积极的。

方唯领着两个小家伙跟在哥嫂的后面,自带板凳,慢慢悠悠来到了晒谷场。

不一会,社员们都到齐了,小孩子在外面玩,队长就开始讲话了:“今天开会,我先宣读一下上级的文件,然后大家再讨论。”

今年的大旱引起了县里的重视,于是下发达文件要求各个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积极行动起来,抗旱自救。

方唯在底下听得直摇头,官话套话太多,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总不能让大家挑水浇地吧?

种植水稻,水资源的消耗很大,河流都几乎断流了,又如何生产自救呢?

队里就那么几口井,还得优先保证大家的生活用水,然后是浇灌各家的自留地,这就到头了。

“队长,老天不下雨,怎么抗旱自救?要不你和县里说说,多给咱们打几口机井,这还现实一些。”

“是啊,咱们县历来缺水,再赶上旱灾,要命哦!”

“也不能讲缺水,地下水多的是,打井不轻易的。”

大家议论纷纷,郑先发听了半天也没听到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拍了拍巴掌,喊道:

“安静!明天我去大队和公社问一问,看县里能不能派人帮咱们打几口井。

另外,各家各户尽量多储存一些红薯、干菜什么的。”

郑先发倒是想动员大家去十里外的小河取水,但问题是小河都快断流了,这个主意行不通。

以前有技术人员到这边进行过地质勘测,本县地表水匮乏,河流的枯水期长,夏秋季很容易发生旱灾。反而是地下水资源异常丰富。

只不过受地质结构的影响,打井十分困难,反正以县里的技术条件是没办法打深井的。

郑先发讲完话,生产队会计清了清嗓子,开始给大家介绍夏收的情况。

“今年夏收,早稻平均亩产136斤,比去年有所下滑。按照眼下的情形,晚稻肯定也会减产,甚至有可能还比不上夏收。”

生产队会计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年的旱情愈演愈烈,秋收能好才怪。

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好,多山多丘陵,水稻的亩产最多300斤330斤两季稻产量加一起。

一般来说晚稻的产量比早稻能略高一些,但今年搞不好就会倒挂。

方唯听了会计的介绍,不禁回想起了脑海里的一些知识。

他毕竟读过农大,对于各地粮食作物的种植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具体到县里、公社的情况他不知道,但整个湘南省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基本农业数据还是有印象的。

现在的水稻亩产就这么低,大概从63年之后全省开始大面积推广“早矮晚粳”,特别是引进了农垦58】这种水稻良种,两季稻亩产终于在1973年突破了1000斤大关。

这在当时是一件引起轰动的大事件,教科书上还特意用了不小的篇幅进行描述。

想到这儿,刚好会计也结束了发言,方唯便站起来喊道:“郑队长,咱们来年能不能引进一批水稻良种啊?”

“县里有狗屁的良种!但你的想法不错,不愧是读过书的人,我回头想想办法。”

郑先发还愣了一下,这就是方平家沉默寡言的老三?

他紧接着回应了一句,对方唯的印象不由得好了几分。他虽然只读了小学,但农业方面经验不不少,明白对方提了一个好建议。实际上每年留种也是要经过仔细筛选的,育种也有很多讲究。

郑先发从报纸上看到国家已经搞出来一些水稻良种,可他搞不到呀,说再多也是浪费唾沫。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想着不要打击方家三伢子的积极性。

方唯撇了撇嘴,不再多言,站起来夹着小板凳去找侄子侄女。

两个小家伙这会已经是一身汗一身土,大脸,被他喊回家洗澡去了。

郑先发宣布散会之后便走进了队部,扭头看到梁红钢便笑着说道:

“老梁,方平的三弟变化挺大呀!以前跟他哥一样,性子倔不爱说话,现在似乎开朗多了。”

“可不是吗?自从那小子考高中失利之后,性格就有了转变。我去问他是不是经常上山抓兔子,你猜他怎么说?”

梁红钢听到队长的问话,忍不住乐了起来,还特意卖了个关子。

“他怎么说?”

郑先发很配合,要不然就没意思了。

“他说了一堆废话,说了等于没说,还让人抓不住把柄。”

梁红钢哈哈一笑,学着方唯的原话说了一遍。

郑先发点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