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154章 痛宰一群大菜猪(四千字章,大家过年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4章 痛宰一群大菜猪(四千字章,大家过年好)(1 / 3)

第154章 痛宰一群大菜猪四千字章,大家过年好

江南豪族士绅视内阁次辅徐阶为总后台。徐阶视裕王为总后台。

裕王最宠爱的侧妃的弟弟发出请柬在杭州城内请客,那些豪族士绅自然踊跃来赴宴。

林十三粗略估算了下,宴请的两百多位“客人”从江南各地赶来杭州聚齐,至少也需要一个月。

在这个一个月里,林十三做足了功课。

南京锦衣卫有一个偌大的档库。

甲子号档房存放江南在职官员密档。

乙字号存放久居南京的开国勋贵后代密档。

丙字号档房存放江南大族密档。

林十三专程派人去了一趟南京,调来了大族密档,仔细参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林十三拿着一份密档,对张伯说道:“浙东处州青田孙家,竟从宋时就开始做官。历经宋、元、明三代而不倒。”

“太祖爷时,杀了孙家的家主。孙家竟在正统朝又活过来了。”

“自正统朝至今,孙家出过一位尚书、两位侍郎、一个布政使、两个按察使,知府、知县十几位。”

“如今孙家人有一个在都察院做右佥都御史。”

张伯道:“这些江南大族都是这样,世代做官。不管朝代更迭,他们仍旧左手抓钱,右手抓权。”

“不得不佩服他们啊!”

“哦对了,你说这孙家是浙东处州青田县的?是开国诚意伯刘基刘伯温的老乡?”

林十三颔首:“没错。密档上记着,洪武朝时孙家的家主与告老的刘基暗通款曲,时时禀告朝中动向。引得太祖爷不悦才将他杀了。”

张伯问:“呵,民间把刘伯温吹成了太祖开国的第一功臣。你可知太祖为何封爵时只给了他一个伯爵位,又在开国四年后果断弃用他?”

林十三道:“还请师父赐教。”

张伯娓娓道来。

太祖朱元璋濠州起事之初,身边文有李善长、武有徐达、常遇春。这些文臣武将在开国后被称为“淮西党”。

要争夺天下,光有兵不行,还要有粮,有钱。

江南的钱粮,掌握在那些“千年世家”、士绅豪族手中。

太祖只得跟士绅豪族暂时结盟,给他们委以官职。这些人在开国后被称为“浙东党”。

浙东党的领袖即刘基刘伯温。

开国之后,太祖警觉的发现,浙东党人处处维护士绅利益,动不动在朝堂上拿他们曲解的孔孟理论来压天子。

浙东党甚至在政令文书中大耍他们擅长的文字游戏,阳奉阴违。

开国之后,地方官大量空缺。太祖需要用人。

历朝历代做官的都是读书人。浙东党掌握着江南文脉。地方官位自然多被浙东党的门生故旧把持。

这群人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共同进退。

太祖爷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天下事,咱这个天子说了不算。那些酸文人说了算!

太祖是何等杀伐果断?琢磨过味儿来之后,他弃用刘伯温、宋濂,打压浙东党。

后来更是掀起三大案,将天下官员杀了几茬儿。

可是,太祖殡天后,继位的建文帝孱弱敦厚,耳根子软。很快又宠信起江南文人,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

江南大族的势力再次抬头。

靖难之役后,成祖爷虽杀了建文三宠臣,但他始终得位不正,不能再对江南士族赶尽杀绝。

毕竟他不是黄巢。

于是成祖爷与那些江南大族达成了某种默契。大族名义上臣服于成祖。成祖则与他们在表面上“共治天下”.

自洪武朝到嘉靖朝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皇帝与江南大族之间的斗争史。

张伯滔滔不绝说了半天,喝了口茶:“周不过八百年。自太祖开国到如今,已有一百八十二年。”

“说句大不敬的话。若大明与周同寿,六百多年后改朝换代,这些江南大族照样能够发达显赫。”

“这些人就像是打不死的臭虫,世世代代寄生在骨瘦如柴的百姓身上。”

“你这番替皇爷敲他们的竹杠,别想着能把他们赶尽杀绝。只要能让他们掏出家底儿的一成半成,便属难得。”

林十三道:“师父所言极是。我全明白。”

张伯又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李高宴请的‘客人’当中,以松江徐家为首。徐阶长子徐璠做过一任太常少卿,如今在家守业。”

“若能让徐璠吐出银子来,不怕那些大族不割肉。”

林十三拿出有关徐璠的密档:“师父,你老看看吧,触目惊心。”

张伯看后皱眉:“松江布最大的走私商人,果然是他.”

林十三道:“怪不得他老子反对通关开海,指使自己的一堆学生给抗倭使绊子呢!若倭患平息,他家还怎么从走私布上大发横财?”

张伯道:“江南大族几乎都在跟倭寇勾连,做走私生意,这不稀奇。我明白了,你想用‘通倭’二字逼他们就范?”

林十三笑道:“逼他们就范,除了‘通倭’二字,还有另外二字。”

张伯心领神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