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了嘉靖帝,你要替嘉靖帝把这钱要回来?
李高带着哭腔说道:“诸位善长仁翁,你们就发发慈悲吧!银子凑不齐,我就办不好差事。”
“办不好差事,丢的是裕王爷的脸!裕王爷丢了脸,徐次辅的脸也得塞进裤裆里!”
“我晓得,你们都是江南的大菜猪,啊,我小地方人,说话有口音。是大财主,不是大菜猪。”
林十三心里一紧:你怎么把实话给说出来了?
李高道:“谁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家产最少的也以几十万两计!两百万两听着唬人。你们随便拔九牛一毛上的毛尖尖凑一凑,也就凑齐了。”
“只要能凑齐银子,让我给你们磕头都成!”
“诸位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看在我姐夫的面子上”
徐璠终于表态:“这样吧。我们咬咬牙,凑三十万两出来。看着我们家大业大,其实都是空架子。”
“凑三十万,我们今年就都得过苦巴日子了。”
“不足之数,请李公子和林传俸拿着圣旨去跟浙直地方官府要。如何?”
李高道:“去找浙直官府要?浙直总督如今都恨不能穷的露着腚。他们哪里有这一注闲钱?”
林十三起身:“徐公子,请随我来。我有几句要紧话单独说给您听。”
徐璠跟着林十三去了后厅。
林十三拍了拍手,张伯捧着一个木匣走了出来。
林十三掀开木匣,里面是一叠纸。不等徐璠看清,林十三便合上了木匣。
这是在故弄玄虚。其实木匣中装着的,只是胡柏奇的儿子手抄的三字经。
林十三道:“敢问徐公子,华亭县广义进布行可是您的产业?”
徐璠一愣,敷衍道:“似乎是我徐家一个远枝子侄开的。”
林十三仰天大笑:“哈哈哈。徐公子,当着明人又何必说暗话?您是广进义的大股东。”
“去年腊月,广进义从松江府各地买了了十五万匹松江布。”
“蹊跷的是,这么一大批布,徐家不说囤放在城墙坚固的华亭县城里,竟囤放于城外布仓。只派了十几个老弱家丁看着,仅能防防火。”
“没过三天,倭寇高仓文太部在登陆入寇,直扑华亭县城外的布仓。将十五万匹松江布全数抢走。”
“更蹊跷的事来了。在倭寇‘抢掠’布的当晚,有一艘海船靠岸。您带着二百多号家丁,从海船上搬下来二十万两银子,运回了祖宅。”
“这是徐家遭倭寇抢掠,还是跟倭寇的默契交易?”
徐璠愕然。
林十三拍了拍匣子:“最近十五年,广进义布行几乎年年被倭寇抢。匣中皆有详细数字记录。”
“我就奇怪了。年年遭抢年年赔本,这广进义还开的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