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天才和疯子
药物提纯?
于大章听到这四个字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
我知道刘正阳是怎么死的了……他之前想不通的一些事,此刻全部都通透了起来。
如何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刘正阳一次性过多服用维拉帕米?
这个问题于大章想了很多次。
答案却在刘淼的口中说了出来。
没错,就是药物提纯。
药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药品有效成分和药用辅料。
通常有效成分只有几毫克,其它部分全都是辅料,而药片的辅料多数是淀粉。
两者之间的比例差不多可以达到一比一百。
进行提纯后,重新调整这个比例,使“维拉帕米”的有效成份比例提高。
比如,将比例一比一百提高到一比二十。
这就相当于提升了五倍的药效。
如果刘琪是凶手,她一定是用的这个方法。
于大章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太对劲儿。
刘琪在剑桥读的专业是自然科学,这种综合学科是包括医学的。
像她这种学霸级别的,应该自己就能进行药物提纯。
那她为什么还要委托实验室进行药物实验?
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了……于大章对医学一窍不通,无法对此进行判断。
不过有一点可以推断出来。
一定是其中的某个步骤是刘琪自己无法完成的。
“关于那次实验的数据,电脑上没有记录吗?”于大章追问道。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记录数据通常会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
像这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肯定会有专门记录数据的线上系统,并且会设置密码保护措施,以免资料泄露。
“我问过了,也让实验室的人员查过了,线上没有相关记录。”
刘淼分析着情况:
“造成这种结果只有两个可能性。”
“一是当初负责提纯的实验员没有将实验过程进行线上记录。”
“二是有人在电脑上将记录删除了。”
“我也问过那名实验员了,他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
记不清了?于大章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
能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人,智商绝对没问题,记忆力更不用说。
就像是办案一样,刑警对于亲自经手过的案件,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
即使再久远的案子,只要一提起,就可以马上回想起来。
同理,一个实验员也不会忘记自己亲自做过的实验。
“你留在那边继续调查。”于大章命令道:
“对那名实验员重点关注。”
都是老刑侦了,不用详细告知调查方向,互相之间只需一句话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重点关注什么?
对方的生活状况,有无外债,是否有不明收入……
刑警查这些可以说是轻车熟路,毫无压力。
结束通话后,于大章拿出本子,又在刘琪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问号。
线上线下的记录都没了,当初的试验品也被盗了。
刘琪找人做的?
为了将实验的痕迹抹去?
太刻意了吧。
偷偷销毁就行了,弄成盗窃事件,不是更容易让人怀疑么。
凭刘琪的智商怎么可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难道也是她故意设下的一个局?
不会。
从药物掉包那里她就已经设下圈套了。
在她的计划里,不会有警察能查到实验室这一步。换句话说,如果真有人查到了这里,再用一些小伎俩也没有用了。
可这个内部盗窃事件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她抹去了实验痕迹。
这件案子另有其人?
于大章在这一刻不免也有些迷茫了。
“你到底想干什么?”
他盯着本子上刘琪和刘思远的名字,目光来回移动着。
就在于大章思考之际,手机再次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叶琳!
“调查结果给你传过去了。”
叶琳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她语速很快,毫不拖泥带水:
“这个女人确实有问题,她主动放弃了剑桥的学历,突然回到了国内,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洗底。”
曾丽思也是剑桥大学的?!
于大章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联想到了刘琪。
这两人居然是校友!
“能确定她洗过底吗?”于大章想再确认一下。
“当然。”叶琳回答的很自信:
“对方洗底的方法不算高明,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能确定这一点就够了。
于大章也不指望国安能帮着查出具体的洗底过程。
“谢谢了,这次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叶琳没理会他的客套,“呵”了一声后,挂断电话。
来到电脑前,于大章打开通讯软件,将叶琳传过来的资料在电脑上打开。
曾丽思,2009年进入剑桥大学心理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