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华山雪
十一月初一这天,赵志敬带着关蛮儿回到了华山山脚下的华阴县。
从登封县离开那天起,路过的所有城镇几乎都开始戒严,更有大批行色匆匆的蒙古武士和江湖好手朝着襄阳方向赶去。
好在上次分别时,郭靖就说过他们夫妻二人下了华山,就会去襄阳坐镇,万一有什么情况也好提前应对。
赵志敬曾想过取路襄阳,先去知会郭靖夫妇一声自己在少林寺的发现。
可那样一来,耗时太多,赵志敬终究是放心不下在华山的徒弟们。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直接返回华山,写封书信交由在华阴的丐帮弟子,转送到襄阳去。
信上只写了寥寥十几字,但以黄蓉的聪慧一看就懂,这样即使信在半路中被人截去也不打紧。
“上次在华山猜测之事已经确定,贤伉俪早做准备。”
将书信交给丐帮弟子后,赵志敬便带着关蛮儿返回玉女峰。
未到坐忘观山门,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此时虽非夜晚,但也有“风雪夜归人,照映来时路”的意境。
“蛮儿,下雪了。”
赵志敬伸手接住数片雪,脚步跟着慢了下来,等终于到了山门时,群山之上已经是一片白雪茫茫。
“师父!”
“师父!”
“师父回来了!”
师父不在观中的这些日子,几位师兄每日里各司其职,照理说众人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可偏偏就是干什么都有点提不起精神。
这时见到师父终于回山,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呼喊出声,玉女峰上因为下雪略显冷清的氛围顿时一扫而空。
“回来了。”
赵志敬原本想板起脸假意训词一句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可看到徒弟们围上来时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想念,终究还是微笑点头。
师徒们聚到一处,赵志敬看看没有杨过的身影,知道他是还在思过崖闭关。
从这将近一个月的反馈来看,杨过在创出独孤九剑的道路上已经略有小成,差的就是阅历和时间。
毕竟令狐冲学会独孤九剑时,武功也没有多高,全凭一个悟字。
而且风清扬也说了,剑法只是门径,要想和天下间真正的高手一争长短,怎么都得再练二十年。
杨过既然能在一只雕的教导下练成玄铁剑法,赵志敬指点的独孤九剑再差,总也该比那只雕能强上一点点。
“师父!”
赵志敬本想着今天就不去干扰杨过继续练剑了,但是关蛮儿却非要见小师兄不可。
“蛮儿师弟!”
师徒二人来到思过崖,杨过果然正在练剑,突然见到师父和师弟回来,马上收剑去与关蛮儿抱在一起。
这场大雪足足下了两天,华山上银装素裹,漫山遍野茫茫积雪,苍松翠柏被压弯了枝头,好似玉树琼枝。
从玉女峰往远处眺望,群峰错落有致,山风呼啸而过时,层层细雪如轻烟般被卷入半空,更添几分冷冽寂寥之意。
如此寒冬之时,赵志敬却是少有的在静室中偷闲,桌上摆着蜜饯干果,壶中泡着清茶。取暖用的火炉烧得正旺,温暖闲适的氛围让人忍不住昏昏欲睡。
大雪封山,来坐忘观中烧香祈福的百姓,或是冲着华山赵仙师名声想来结识拜访的江湖人都只能往后推迟。
赵志敬正好借机逍遥两天,徒弟们将坐忘观周遭的积雪清除后,便开始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杨过也已经结束在思过崖的闭关,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虽然在剑法上有了长足进展,但耗费的心神自然不少。
所以赵志敬命他这两日不准练剑,专心去跟关蛮儿好好玩耍,现在两人正在堆雪人。
同样因为这场大雪,襄阳那边到现在还没有蒙古进犯的消息传来,如果能维持和平到明年开春,那就可以过个安稳年。
“谁敢在这个时候来破坏贫道的好心情,贫道一定把他种到雪地里去!”
赵志敬抓起几枚蜜饯抛入口中,跟着轻声哼起小曲。
“哎呦小情郎你莫愁,此生只为你挽红袖,三巡酒过月上枝头,我心悠悠”
华山北峰,一个须发皆白,穿着破烂衣裳的老叫化正在顶风冒雪的往峰顶赶去。
天气骤寒,山风吹到身上更是冷入骨髓,偏偏这老叫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看不出半点受冻的模样。
而且在这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简直如履平地一般。
此时气候恶劣,有些飞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他只需三根手指勾在石上,稍一借力便能轻松上去,武功真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几个起落间,已经到了山巅处。
若是还有旁人在,肯定要猜测这位绝顶高手是赶着赴一场约会,与对手大战华山之巅。
可老叫化却不像找人的样子,从背上的包袱里拿出一只大公鸡,三下两下的埋入一块大岩石旁,这才微笑着长出一口气。
“千里迢迢的从岭南来到华山,可得好好犒劳犒劳老叫化这五脏庙才行。”
边说边拍了拍肚子,他年纪虽大,但身材匀称,骨骼坚实,唯独这个肚子上赘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