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人到中年的程序员,秃了一片又一片,再想找到大小合适的树木愈发困难,需要走得越来越远了。
石块同样如此,光靠海边剩下的天然石头完全不够。
不过陈舟早就料到这个问题,旱季时,他从山下营地上方的断崖处搬运了很多合适的石材到沙滩上,至今还没用光。
因此垒砌新木石墙过程中,最为麻烦的还是木材。
……
耐心搬运已经切割好的石材和木材,顺便摆正钢板和半成品石磨的位置,再垒砌新墙,期间陈舟不时眺望海滩,期待潮退。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木石墙已垒砌好一大半,潮水也已退去。
不时滴落的雨珠很久没有打在大檐帽上了,只有带着腥湿气的海风呼呼地吹。
刚退潮的沙滩上能看到大片海带和长发般棕黑色的龙须菜。
一些暴露在陆地上的虾蟹匆忙跑动,像挖掘机一样舞动钳子或纤细有力的腿,掘起身旁的沙粒,藏进其中。
行动较为迟缓的贝类、海星、海参、海胆和海螺就没有那么灵活了,它们身体的大部分都露在外面,一时半会儿根本埋不起来。
尤其是海星和海参等生物,趴在沙滩上,动都懒得动一下。
当然,它们这么嚣张情有可原,因为它们根本不受海鸟的喜爱。
肉质鲜美的鱼虾螃蟹和贝类吃都吃不过来,谁会费心思去吃这种又硬又韧还没有多少营养的东西?
将大檐帽摘下,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压住,取下登山包,陈舟拿出了他为这次赶海准备的家伙式儿。
其中有用来装收获的塑料袋,有自制的陶罐,有随平底锅附赠的不锈钢夹子,还有一根用来挖掘的长铁棍——这次他没带盐。
脱掉皮靴,他一手拎塑料袋,一手拿长铁棍,把不锈钢夹子别在腰带中。
赶走凑热闹的来福,陈舟踏着不凉不热的湿润海沙,猫着腰,瞪大眼睛寻找着那些“面善”的海洋生物。
若说海鲜,除鱼之外,最受人们喜爱的莫过于虾蟹。
此次赶海,陈舟的重点捕捉对象也是虾蟹。
他在超市中见过被捆绑得严严实实的龙虾,还有俗称虾爬子的虾蛄。
但在这片沙滩,一眼扫过去,他根本找不到自己认识的少数几种海生物。
即使有虾,也是个头较小,身体半透明或带着红白线条的体型较大的怪异虾类,看起来要么没什么肉,要么不太好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