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足够充裕且优秀的材料,对于怎么运用它们,陈舟却没想好。
他不想自己的计划被突如其来的钢材打乱,决定继续按部就班,先把正干得火热的制陶事业搞好,再考虑其它。
有了第一次成功,随后的失败便变得越来越少。
对于如何制造合适的陶坯,如何凭经验判断窑内的温度,陈舟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若不是没有烧炭窑,他都想试试能不能烧出瓷器了。
……
技术成熟后,他最先给自己制造的是两个陶盆,一个用来洗脸,一个用来洗脚。
随后他又制造了足够多的储水器皿,挑了足够饮用半个月的水储存在窑洞中。
旱季庄稼缺水,时不时就要浇一浇,充足的水源储备能让他放下心来认真工作。
最后,他投入到研发輮木的工作中。
跟制陶一样,这又是一项通过不断实践、总结而逐渐进步,走向成熟的技艺。
不过这项技艺陈舟并没有得到贴吧老哥的指导,只知道一句——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使之然也。”
虽说这句话对輮木成轮进行了概括,但其中真正重要的细节是半点没提,害得他走了不知道多少弯路,最后甚至连已经淘汰的火烤輮木法都掏了出来。
就这样忙忙碌碌,转眼就到了12月8日。
第二十九次奖励到来之前,陈舟搁置了令他感到困扰和烦躁的輮木工作,转而去挖他之前厌倦的窑洞去了。
研究没有进展,偶尔也需要做不动脑子的工作放松放松。
而且他之所以中止輮木工作,是因为輮木和制陶本身就有很大区别。
輮木不仅要将木材熏蒸软化,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看它们后续会不会变形、开裂。
不像制陶,放进窑里烈火焚烧,出来以后是好是坏一眼就看得见。
使用新搭建的“蒸汽熏蒸輮木台”,目前软化木材,把它按在铁罐上制成半圆形已不成问题。
令陈舟苦恼的是,这个湿润的半圆木条无论是阴干还是火烤,亦或是放在太阳光下晾晒,用不了几天总是会变形。
根据他的统计,輮五十多根木材才能出一根不变形的,这合格率实在太低了。
如今,他最想解决的就是木材的合格率问题。
为此他翻遍了整本藤编书,试图从传统匠人的经验中找到恰当的方法或是得到启发。
奈何这些日子总想着輮木,想得头昏脑涨,他原本灵活的思维像是锈住了,看遍了书也没冒出什么好点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