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性能。
它的天线直径达到了6米,最大探测距离超过70公里,可同时跟踪数十个目标。
更关键的是,它配备了机械式计算机,能够根据目标的速度、方位、弹道等参数,自动计算高射炮的射击诸元,并实时指挥炮手进行射击。
这让高射炮的命中率得到了质的飞跃。
从二战开始,火控雷达就成为了防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它的加持,防空火力才能真正做到
"看得见、打得着
"。
知名的汉斯88炮、约翰博福斯炮,无不是依靠先进的火控雷达,才在战场上建立起自已的威名。
尤其是在对付喷气式飞机时,火控雷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这些速度飞快、机动灵活的空中目标,用肉眼瞄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只有借助雷达的
"慧眼
",高射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击毙敌。
这对于刚刚装备高射炮的新炎国军队而言,无疑意义重大。
想到这里,陈平安的眼睛顿时一亮。
有了这个火控雷达,新式高射炮岂不是如虎添翼?战场上,还有什么飞机能逃得过它的法眼?
然而,当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时,陈平安也意识到,要在当前的条件下制造出这么先进的系统,绝非易事。
这可是由雷达、计算机、伺服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庞大工程。
哪一样都不是50年代的新炎国能轻易搞定的。
就说探测部分吧。
这需要对微波、天线等知识有深入理解,还得掌握脉冲、信号处理等尖端技术。
而现在,国内无线电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人才、设备都极度匮乏。
更别提雷达这种更高端的东西了。
再看控制部分。
火控系统的核心,是一台能够进行快速计算的机器。
鹰酱的sCr584是依托当时最先进的机械式计算机才实现的。
可新炎国,连最基础的电子管计算机都还没搞出来,更遑论这种为军事定制的专用设备了。
至于伺服驱动、陀螺平台等精密机械,也都是一个个技术难关。
没有相关的工业基础,就连图纸都很难从无到有设计出来,更不用说投产了。
种种困难摆在眼前,陈平安意识到,火控雷达虽然前景诱人,但一时半会儿是指望不上了。
当务之急,还是要把新式高射炮的量产任务抓好、抓快、抓出成效来。
想到这里,陈平安重新振作了精神。
赵部长听完之后,也是一脸的兴奋。他大手一挥,当即拍板:
"好!既然性能这么优秀,那咱们就马上立项,争取早日装备部队!就叫52式高射炮,寓意是1952年研制成功,怎么样?
"
陈平安连连点头。52式,非常典型的名字。
它一定能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为防空力量的中流砥柱!
……
随后的几天里,陈平安几乎是泡在兵工厂里。从
设计到工艺,从采购到组装,他事无巨细地安排着一切。
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好在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首批炮的制造任务。
看着车间里整齐排列的崭新炮筒,陈平安的心中百感交集。
就在陈平安忙于高射炮量产的这段日子里,他真可谓是废寝忘食。
每天凌晨去厂里,深夜才回到家中。
连轴转了好几天,总算把手头的重要工作都交代妥当。
这天,难得的休息日。
陈平安睡到自然醒,正准备吃过午饭再去趟厂里时,关巧红急匆匆地跑来。
"哥,雪茹姐说找你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