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需要示波器记录各种参数的变化,用照相机记录模型和气流的状态。
场地可以选在郊外,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封闭空间,长度至少100米,宽20米,高10米。地基要稳固,能承受大型设备的重量。
需要稳定的大功率电力供应,至少2000千瓦。可能需要专门的变电站。
为保证实验精度,需要安装控温系统,控制风洞内的温度和湿度。
陈平安在制定这个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可获得的资源。
虽然相比后世的风洞设备还有不少差距,但在五十年代初期,这样的风洞已经是相当先进的了。
"赵部长,
"陈平安拿着详细的设计方案,向赵部长汇报,
"这就是我们的风洞建设方案。考虑到当前的技术水平,我们准备先建一个中等规模的音速闭口式风洞。
"
赵部长仔细翻看着方案,不时点头:
"嗯,看起来很全面。不过,你确定我们能搞定这些设备吗?
"
陈平安自信地回答:
"设备我们是能够自已制造的。虽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
"
赵部长满意地笑了:
"好!就按你这个方案来。记住,这个风洞不仅是为了我们的无人机项目,更是为了整个国家的航空工业。一定要建好它!
"
不过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把轰炸机搞出来。
由于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依靠无线电来控制投弹,这就意味着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不能太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平安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设计了一套精密的机械装置,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投放炸弹。
这样一来,即便失去无线电信号,轰炸机也能完成既定任务。
为了测试这套系统的可靠性,陈平安组织了一系列实验,使用普通炮弹进行无线控制投放。
经过反复调试和改进,投弹系统的精度越来越高。
陈平安看着实验数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忽视飞机本身的性能提升。
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陈平安对机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他采用了最先进的轻质合金材料,尽可能地减轻飞机重量。
发动机也经过特殊改装,推力大幅提升。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改良后的无人轰炸机首次试飞。
当它呼啸着冲上蓝天,速度表上的指针疯狂跳动,最终稳定在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2马赫!
航空部的李主任等人站在跑道旁,目瞪口呆地看着天上那个小黑点。
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数据,又抬头望向天空,仿佛在确认眼前的一切是否是真的。
"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李主任喃喃自语,
"两倍音速,这可是世界顶尖水平啊!
"
其他工程师们也都激动不已,纷纷向陈平安表示祝贺。
然而,李主任很快冷静下来,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陈工,这架轰炸机的性能确实令人惊叹。
只是,它现在只能按照既定路线飞行,无法在空中进行太多的操控。
如果能直接在地面遥控进行战斗,那就更厉害了。
"
陈平安笑着拍了拍李主任的肩膀:
"李主任,您说得对。不过您别担心,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未来,我们一定能造出更先进的遥控系统,实现真正的空中机动作战。
"
李主任眼前一亮: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
陈平安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相信我,这并不遥远。我们的技术正在飞速进步,很快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
听了陈平安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战场上,这些无人轰炸机呼啸而过,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场景。
然而,陈平安心里清楚,要实现真正的遥控作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的无线电技术还很原始,信号传输距离有限,很容易受到干扰。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通信、控制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不过,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陈平安对未来充满信心。
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中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赵部长匆匆赶到,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陈平安,干得好!你的项目申请通过了!
"
陈平安闻言一喜:
"真的吗?那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