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泰国一大特色,《泰囧》里还真有邀请人妖出演。
不过哪怕没有刘艺菲的警告,韩家栋对人妖也没什么兴趣。
全身心放在电影拍摄上,最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电影就顺利杀青。
期间他还抽空去参加了金马奖,靠《圣殇》一举拿下了最佳导演和影后两项重要大奖,一洗上一届的颓势。
作为故事背景所在地,《圣殇》在台省所获得的评价非常高。
光票房就拿到了超八千万的台币。
其他重要奖项方面,最佳影片给了本地的《当爱来的时候》。
影帝同样由台省本地人的阮惊天所获得。
最佳男女配角获奖者同样是一内地一台省的分配。
其中最佳男配角由《父爱七日》中的吴鹏峰获得。
最佳女配角则由《第四张画》中的郝镭斩获。
香江在这届金马奖的重要奖项上一无所获。
台省则呈现出和内地分庭抗礼的架势。
但真实情况显然不是那么回事。
内地电影或内地演员想在金马奖上拿奖,都必须要有超出其他竞争对手一截的实力。
可以说,每一个内地获奖者都当之无愧。
反观台省北地的人……
不说别的,就说这届的影帝阮惊天,都不用跟其他候选人比,就是在《艋舺》这部电影中,他所获得的评价都不如赵尤廷。
至于提名中……就更多滥竽充数的本地电影或演员了。
真按实力来说,台省电影别说跟内地电影比,就是跟已经没落的香江电影比,也比不了。
但电影奖扶持本地电影的这种行为又能理解。
别说金马奖,就是欧洲三大这一级别的电影奖项,也会避免不了在奖项上向本土电影和本土人士倾斜。
至少,这种做法总比金像奖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圈地自萌好。
两种做法其核心目其实一样,都是为了本土电影能更好的发展。
但结果却是本土电影越来越没落。
倒不是说香江台省的电影没落,是因为电影节所致。
而是,电影节对一个电影市场的影响终究是有限。
金马奖虽然没能阻止台省电影的没落,但至少没有像金像奖那样,跟着电影市场一起没落,反而接过了第一大华语电影节的旗子。
当然,真按参评电影的质量,以及奖项公平公正程度来看,不再执着于文艺片的金鸡奖以及新崛起的华鼎奖都已经不弱于金马奖。
奈何也不知是崇洋媚外,还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就是连自己人,都总觉得内地的电影节低人一等。
认为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殊不知,内地电影节有的问题,金像金马也都有,甚至还更大。
韩家栋拍完《泰囧》从泰国回到国内时,电影市场正进入竞争最激烈的阶段。
张毅谋、冯晓刚、陈凯歌三大导演第一次齐聚贺岁档!
另还有姜炆带着他的《让子弹飞》气势汹汹而来。
外加一部《哈利波特》和赵家班打底的《大笑江湖》。
其中《哈利波特》和《山楂树之恋》于十一月下旬就先一步上映。
前者票房现在已经破三亿。
后者票房也已经破两亿,在《那些年》不算文艺片的情况下,《山楂树之恋》已经算是创下了文艺片票房纪录。
主演这部电影的刘艺菲在网上的热度都因此居高不下。
连带着饰演男主的新人李艺峰都颇受关注。
等进入十二月,《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又一前一后登陆了电影院。
首周票房双双突破七千万!
看情况破两亿也没什么悬念。
然后在仅隔一周之后,《让子弹飞》上映了。
上映首周仅四天就拿下了2.4亿的票房!
直接刷新了首周票房纪录。
而在它后面,还有一部《非诚勿扰2》即将上映。
尽管从拍摄到上映,总共只花了四个多月时间,但作为前作就差点破五亿的电影续集,这部电影还没上映就已经备受市场期待。
特别是冯晓刚刚在几個月前靠《唐山大地震》破了《那些年》的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情况下。
作为一部灾难片,《唐山大地震》虽然拿下了接近8.5亿的高票房,惹来的争议却不小。
喜欢的人看了会觉得很感动。
不喜欢的人则觉得,全片跟地震关系根本不大。
把两场地震换成两场车祸,对剧情一点也不会有影响。
还有这部电影的成本,对外宣称足足1.5亿,却根本没看到什么大场面大特效,演员大多还是零片酬出演。
片酬总计支出才不到三百万。
宣传方说的是成本主要花在了特效上。
但作为负责这部电影全部特效,也就是地震那十几秒钟的上影,跟华艺的合作金额却是在两千万以下。
也不知是为了宣传效果故意夸大,还是华艺坑了合作方凤凰城那边的钱,亦或者双方联手将纳税人的钱装入了自己口袋?
冯晓刚的《非诚勿扰2》在上映前被看作是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