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第48章 未来的摇滚教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未来的摇滚教父(1 / 2)

得到了一首新歌的苗丽凤,马上火急火燎地出门去了,连晚饭也没来得及吃。

让放学刚进门的冯海洋和大女儿冯潇潇,一脸的疑问。

冯潇潇比妹妹莹莹大三岁,今年已经上了初中,是距离家比较远的一所名校。

这闺女虽然在乐理上的学习不怎么见成效,但学校里的成绩杠杠的,据说是人家那个重点中学,就是根据区里中考成绩特招的她,而并非托关系走后门。

眼下才恢复高考没有几年,全国上下都严重缺乏优秀的学生资源。

由群众推荐制度代替了之前的高考制度,就出现了诸多问题。

在当时燕京的11所高校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20%左右的学生仅有小学文化水平,60%有初中文化水平,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不足20%。

所以现在对优秀学生的重视,后续文化人才的培养,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极高规格的关注。

冯莹莹跟姐姐的关系极好,见她进门,就一直在身边叽叽喳喳地描述二兴的新歌,当然主要谈的还是那首《光阴的故事》。

董娟对这个话题也极感兴趣,毕竟这首歌的意义非凡,它几乎是音乐风格上开创性的,打破了传统七十年代以来民谣式的流行乐曲风流行趋势。

哪怕她身在流行音乐信息相对迟滞的内地,但由于专业的关系和工作上的便利,她还是能比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接触到更多的港台流行音乐。

只要看她自己家里收藏的上百盘正版盗版的音乐磁带,就能了解到她是花费了多少心思才能办到的。

但真正的通俗歌曲大繁荣时期还没有到来,那是在83年随着港台剧的普及,央台春晚将流行音乐送进千家万户,众多的通俗歌曲音乐才开始成为群众音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华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助推器。

在这些主要因素还没真正到来的此时此刻,二兴的“新歌”带给董娟的冲击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因而,晚饭刚刚结束,她就如同母亲一样急切,急火火地带着二兴赶去距离董家很近的一个文化宫。

这里是像春城机车厂俱乐部类似的各种培训、排练乃至成年人夜校的集中地,其中有一家空旷的仓库,里面就聚集着一大批在燕京的“街头碴琴一族”小有名气的人。

里面有好几位是董娟的同学或者发小,水平参差不齐,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除了热情啥都没有的一群因为听过几首英文摇滚音乐走到一起的年轻人。

董娟带二兴来这里的原因,是因为这里面有好多位燕京歌舞团甚至国家乐团的职业乐手。

另外就是,这批人几乎就是燕京最早接触过欧美摇滚乐的那类音乐爱好者,让他们来评价一下二兴的新歌,有利于一旦这首歌能被央台春晚选中,就能在配乐方面得到很多建设性的帮助。

尽管央台有自己的电声乐队架构,但若论对新潮流行音乐了解更多的还是这一帮人,没有他们的指导,很有可能搞出来的东西会不伦不类,上不了大台面。

当然了,这里的人际关系复杂着呢,仅看某些人的特异装束吧,长发披肩,花衬衣大喇叭裤,甚至有的还带着耳环,胳膊上描龙画凤的。

可由于有吕奉翊跟着呢,董娟还是十分了解这个人能力的,加上她内部有熟悉的人,所以也不会太担心被人欺负。

但吕奉翊可就神情紧张了,他哪见识过这些奇奇怪怪的“新人类”,自打进了门,就保持着高度警惕,两条胳膊上的肌肉一直紧绷绷的。

可对于二兴来讲,就是满心的欢喜了,因为他在这帮人里,看到了日后将要在内地摇滚音乐圈大红大紫的好些人。

比如那位未来的华国摇滚教父崔敬就赫然在列,正跟一位洋人长相的老外比试吉他技术呢,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弹到飞起。

他身边也聚集着好几位将来的乐队成员,二兴对这些未来内地摇滚音乐的先驱者都很熟悉。

董娟带着人找过来,马上就有人迎了上来“呦呵,这不是娟子吗,不在家伺候孩子,怎么有闲心光顾我们这儿了?”

董娟也马上在那人耳边说了些什么,现场的动静很大,只能这么交流。

随后她才给二兴介绍“唐岐山,我高中同学,现在在燕京歌舞团担任小号手。二兴,我的干儿子,《童年》的作者!”

不等二兴有所反应,唐岐山就满脸兴奋地拍了拍他的脑袋“《童年》是首好歌,我们这里的人也经常唱,等会儿我帮你给大家推荐,这会儿不行,正在赌琴呢!”

尽管搞不明白啥是赌琴,二兴也根本不在意。

这种地下乐队聚集的场合,也是他日后转学过来后要接触的,没想到居然提前过来了,心里头正偷着乐呢。

正是由这帮人的存在,才会有内地摇滚乐短暂的几年光辉,但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一批人,一些事,造就了内地摇滚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承载了一代音乐人最美好的时光。

那时的他们,大多不过20出头,嫩得可滴出水来,放纵不羁,却又才华横溢。

在未被商业和现实收服之前,个个怀揣一颗不肯媚俗的心,在摇滚乐这块新大陆上横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