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1391章 空天飞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91章 空天飞机(2 / 3)

依靠引擎推力来对抗重力,航天飞机将以更大的倾斜角度向上飞行。

点开一个模拟视频,这是通过风洞全模拟,又经过计算机多次模拟,形成的一次模拟视频。

能够来到这里,都是经过严格政审,绝对没问题的。

“领导,这是电推进?”一个院士张了张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电推进?用电推进把航天飞机送上天?”

电推进,在航天领域,都是用于卫星等在太空轨道的变轨。

目前最先进的,在华夏的天基武器上面的应用,但是哪怕如此,能够提供的力量其实也并不大。

至于用于送航天飞机,那根本就做不到!

在卫星、天宫空间站上面用到的最先进的电推进技术,推力是以n这个量级。而想要让航天器从地表运行到外空间轨道,至少也得达到kn这个量级!

越重的航天器,推力就要越大。

在航天领域,哪怕再乐观的航天领域专家,也预计最少要差不多50年时间,才能实现。这还是发展很顺利,要是发展不顺利,便是需要一百年时间也很正常。

“电推进引擎我会来解决!”刘韬摆了摆手,不容置疑地说道。

这款空天战机,采用的是霍尔推进器,而需要的电能,则是采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反正他抛出这一款,仅仅是消化技术、攻克一部分技术再加上制造样机,起码要十年时间。

这十年时间,刚好可以打磨一支科研团队,让这支科研团队往上提升两三个档次。

空天飞机,这是未来往返太空、地球的飞机,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很多先进技术甚至都是现在没有。

包括航电系统,包括武器系统,包括材料等等,这些都够现在的技术团队去用十年时间去努力。

至于电推进和可控核聚变,别说给他们十年,就是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他们也搞不出来。

比如那电推进,一台电推进引擎要求要能够稳定产生200kn的推力,航天发动机领域的专家,做梦都不敢想着三十年能够研制成功。

还有可控核聚变,到目前为止,实验方面还是以秒计算,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永远的50年。

两个小时后,刘韬任命了各个专业的负责人,也就是带头人,每个带头人都是院士。

接下来他们都将围绕着这款空天飞机进行一系列的工作。

毫无疑问,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振奋。

觉得能够参与这么一个伟大项目,是一件极为荣幸的事。

这里面,很多人都觉得,华夏有钱了,应该发展更有技术含量的航天飞机。

至于现在的航天飞船,华夏早已飞船成熟了。

甚至于,在进行嫦娥探月工程,嫦娥探测器采集月壤后返回地球,验证了华夏从理论上而言具备载人登月的可行性。

没想到,刘韬如今要搞的,是更加出乎大家意料的空天飞机。

要是真的实现的话,到时候别说载人登月了,就是载人登上火星,那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毕竟如果按照刘韬所介绍的那样,真的实现,那么在续航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传统燃油发动机能够与其相比,这种空天飞机拥有的超强续航能力,以及在太空中长时间滞留待命的能力,那都是任何传统飞机、传统航天飞机所无法企及的。

不仅仅是空天飞机,空天飞机只是运载工具,既然要实现空天飞机,那么与之相配套的航天项目,都会进行升级。

更大更先进的太空站,这需要更先进的生命系统,从而可以让航天员在太空站更久。

比如载人登月,那总不能登一次月就回地球吧?那太不符合华夏的做事风格了,怎么也要在月球建立个科考站,然后逐步地在月球种地、采矿,最终移民月球。

这些,都离不开先进的生命系统的支持。

毕竟月球那里的环境,可不适合地球人类生存。

还有,要是有这么先进航天器,那么往返太空变得非常容易,先进这30人规模的航天员大队,就显得了不足了。

两会时审核通过了‘十二五’规划,航天领域未来五年投入增加600亿人民币,大家之前觉得增加这么多钱,不完,完全不完,甚至有的人都为如何这多出来的钱而伤脑筋。

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别说五年投入增加600亿人民币,就是增多多一倍,也不够啊!

一下子,没有领域内的专家再继续争吵要不要建造航天飞机的事了,只有一些特意放出来的烟雾弹,用于迷惑外界。

至于业界,则是忙成一团,大家干劲十足,根本没有心思去上网参加这种无聊的争论。

刘韬留在蓉城,解决着一些技术问题。

瓦罕走廊。

这是华夏与阿富汗接壤的地方。

整条瓦罕走廊显得狭长,瓦罕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关,这里正是华夏进入阿富汗的关口,也是唯一的通道。

通道外,原本的难民营,此时已经不再是难民营了,而是形成了如同城镇一般,人口密集区。

很多阿富汗地区的商品,被运到了这里进行交易,然后通过瓦罕走廊进入华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