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被摆了一道?
张居正则是侧目看了一眼严绍庭。
自己其实并不是摆了严绍庭一道,而是他后来发现顺义县的事情,其实如果能让皇帝点头同意自己的解决办法,那么接下来自己在顺天府其他州县做事,就可以有一个成例,而不再需要去动用吏部或者别处的力量。
内殿。
却是随着张居正要大办特办顺义县上下,而沉寂了下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
嘉靖开始手指轻轻的敲击着凭几。
木凭几砰砰作响。
终于。
声音停了下来。
嘉靖的手指悬在凭几上,而他的目光则是看向张居正。
“准卿所奏,顺义县照卿所谏查办。”
张居正顿时面露笑容,赶忙低头抱拳:“臣领旨!”
嘉靖则是笑着说道:“顺义县的事不过区区疮藓而已,一副膏药即可除之。然,国朝命官与胥吏一事,你如何看?”
张居正此刻还抱着拳。
听到此言。
他抬头看向皇帝,面露笑容,侧目看向一旁的严绍庭。
“此事,陛下不如让严宾客奏对为好。”
“想来严宾客心中已有成算。”
嘉靖当即会心一笑,却也不曾多说,只是顺着张居正的话,侧目看向了已经歇了一阵子的严绍庭。
严绍庭虽然心中存疑。
不知道张居正为何在这件事情上,会将其推给自己。
但此刻被老道长盯着。
他只能沉声开口:“若要防范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当改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首如正印堂官,皆为流!”
所谓流。
则如朝堂钦点的地方命官一样,是异地派遣的流官。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的官府胥吏差役都参照后世的考公制度。
但很显然,当下的大明做不到。
所以严绍庭才会提议,官府衙门里的胥吏差役之首,采用如同地方流官一样的流吏制度。
张居正立马眉头一挑。
这个解决办法,自己倒是不曾想到。
他不由当起了捧哏,替嘉靖开口询问道:“何为流吏?”
严绍庭面带笑容:“天下之才,于皇上而言实则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个时候,严绍庭还不忘夸一下老道长。
而实际上也确实如他所言。
天下什么最多?
人最多!
严绍庭继续说:“当下地方官府衙门,所生命官与胥吏之矛盾,实则乃是朝廷钦点命官,往往一县仅一二人,而胥吏衙役则数十数百人,胥吏衙役皆为本地,而命官则为异地,两相利害自生矛盾。
朝廷虽无法全数以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为流吏,却可取地方官府六房各司之首主事者,为异地任之。则朝廷届时钦点命官,上任既有助力。”
官吏矛盾,其实并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如果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老道长就不会犹豫徘徊,悬而不决。
严绍庭心中也清楚,自己这个法子,也不过是给往后地方官府的县令、知府多找些帮手而已。
但只要多些外地人,总能让地方上多一些相互压制,不至于地方全被本地士绅豪强把持。
这其实就是掺沙子的招数。
算不得高明。
但胜在可行。
嘉靖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因为他也看出了这个法子的可行之处。
但他仍然询问道:“如何取异地之人为流吏?”
法子是可行的。
但人从什么地方找,却是最关键的。
严绍庭当即开口:“天下秀才数十万,举人十数万。百万读书人,而每科却仅有进士数百人。治民之才,或不精通经学文章,却亦可用之。”
说完了开篇。
严绍庭终于是沉声说出自己最终的计划。
“臣请陛下降下隆恩,昭告天下。”
“此后朝廷取天下秀才、举人,为籍贯之外府县吏首,称之为待官生,以太祖高皇帝考官之法,九年为期,期满无错,则授之以同进士出身,初任一县丞或令。”
“则,天下无望恩科高中之才,自不会嫌为吏,而为待官生,仕途亦有新望。”
说完之后。
严绍庭长出了一口气。
其实,在刚刚提出的掺沙子的招数之后。
他真正要提的,就是此刻的算得上是大明版的保送生制度。
天下读书人,自然都是以恩科高中为终生目标。
但这些人也不全都是傻子。
可能经历两三次春闱或乡试不中后,也会知道自己在科举一途是没有希望的。
但这些人往日里又会碍于情面,自然不愿意屈身官府为吏。
更多的,可能会如当初的徐渭一样,投靠在某一个大官手下作为幕僚师爷。
但现在。
自己给了这些人一个保送的机会。
朝廷现在用他们,也不是将他们当做胥吏,而是待官生。
这名称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样。
是等待授予真正官职的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