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第17 章 十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 章 十年(2 / 3)

朱长安看着刘锦,眼中满是热切和赞赏。

“能帮到殿下是卑职的荣幸,是卑职应该做的。”刘锦连忙说道。

“你辛苦了。”

朱长安起身拍了拍刘锦的肩膀将他拉到身边坐下。

“同孤仔细说说这些年你在外的经历吧。”

“这没什么好说的。”刘锦被朱长安握着手不由得面色泛红,有些犹豫局促的说道。

“你不说孤也能猜到这一路的艰难。”

“孤知道你这些年一定吃了不少苦,但正因为如此,孤才更要听你亲口说说。

“你就说说吧,孤想听。”朱长安紧紧的握着他的手没有松开。

“是。”刘锦见他神色诚恳便也不好继续推脱。

缓缓的讲述起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

开始的时候朱长安还能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地插两句嘴问问细节,后面却只能揪心的听着他讲述那些惨烈的遭遇不敢再多问。

从刘锦的讲述中,朱长安得知他这些年来辗转各国,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找到了红薯。

在去的一路上减员便近乎一半,自己的手下兵卒还能控制,金钱招来的人手却是不甚听话常有自作主张之辈。

这些人除了害了自己还拖累了不少他们的无辜之人下水。

回来的路上还被一个食人的部落抓进起来过,好在手底下锦衣卫靠谱把他们捞了出来。

甚至走了一段时间因为红薯无法继续保存他们还种了两回,好在运气不错直接就成功了,不然再来一次他们怕是就坚持不下去了。

就这样损兵折将的回到大明,见到黎明曙光的时候在进京路上还病死了一个。

于是能够站在这里领赏的除了他就只剩下两人。

差不多三百分之三也就是百中取一的存活概率。

但他们却带回了足以让大明脱胎换骨的东西。

“你这一路还真是九死一生啊。”

听完他的话朱长安内心震撼无比,看着面前满目沧桑的男人,起身走到他面前躬身行礼。

“殿下使不得。”刘锦说着连忙避开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此行多霜雪,谢君不辞路远。这一拜你当受的。”朱长安钦佩的看着他用严肃的语气说道。

刘锦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长安扶了起来。

“还请贤卿不要推辞。”

“能得殿下如此礼遇我......”刘锦红着眼眶声音有些哽咽,但在朱长安的坚持下他只好受了这一礼。

“就在我这休息一会吧。”

“你此行功莫大焉,待一会儿孤禀报皇爷爷,定要好好赏赐于你。”朱长安笑着对他说道。

“谢殿下。”刘锦感激的朝朱长安拱了拱手。

“好好休息吧,孤保证便是阿爷的封赏少了,待孤登临大宝毕不失你封侯之功。”

“这......”

刘锦闻言瞪大了眼睛,神情有些呆滞,不以军功便能封侯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就以他的能力,战场上能活着回家便谢天谢地了。

“谢殿下。”

封侯啊,拒绝是不可能的甚至按照流程稍稍推辞一下他都不愿意,今日同殿下说的无数话中唯有此刻最是真心实意。

“行了,你且好好休息吧。”朱长安拍了拍他的肩膀,准备离开书房。

刘锦应了一声,便跟着宫人下去休息了。

半个时辰后。

御书房。

“阿爷,孙儿有要事禀报。”

朱长安站在朱元璋桌前神色恭敬语气却难掩激动的说道。

正在批改奏折的朱元璋闻声抬起头来笑吟吟的将他拉到身边坐下。

“看你严肃的,说吧什么事。”

“红薯。”朱长安没有卖关子直接了当的取出木盒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木盒,看到里面那块拳头大小的红薯,感到十分新奇,连忙接过来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就是你一直闹着要找的东西?”

“是,此物名唤红薯,是孙儿命人从海外带回来的。”朱长安点了点头说道。

“海外?”

“嗯,这东西真能吃啊,我记得你以前说过他好养活产量远超稻谷。”

朱元璋看着手里的红薯回忆着他孙儿小时候拿着他画的图给他进行的科普。

“能的你看这是种植方法。”朱长安兴致勃勃的将牛皮纸也拿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牛皮纸,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越觉得神奇。

“那咱们就先在宫里种一种,若是不错在推广出去,怎么样?”

“好啊,就依阿爷的办。”朱长安并没有什么意见。

红薯在宫中试种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次日。

朱元璋便吩咐下去让人在御花园中开辟出一块地来,用来种植红薯。

御花园中。

内侍们正在忙着翻土浇水,朱元璋和朱长安则站在一旁看着。

“乖孙觉得这样成吗?”没种过这玩意的朱元璋随口问道。

“孙儿觉得问题不大,听说红薯这东西好养活,只要有水有土就能活。”朱长安想着曾几何时在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