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类似,并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像是斡旋造化那般简单。
余书洋操作了半天,愣是没办法从混元阴阳环中捞出半点念头,这有点太为难他了。
混元阴阳环的法念,就是遵循了混元图的道理,就是混沌之中生出一点变化,这就相当于无中生有。
按着正常的道理,混元圆圈之中,会孕育三道气,分别是玄、始、元,继而孕育阴阳二气,由混元一体到太极阴阳。
余书洋对玄、始、元三气不明,只领悟到混元真意,将其炼成一枚白光圈,让他从圈中再生变化,着实是难住他了。
眼看着此路不通,他到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毕竟他参悟出的是混元阴阳环,可以在圆圈本身想办法。
开天三气他不懂,阴阳变化却是十分拿手,在余书洋心神之中,半黑半白的光圈变作一黑、一白两个圈。
道门之中有个法器叫乾坤圈,就是两个圆圈套在一起,一为横圆、一为竖圆,两圆各自相套在一起。
黑白两圆一分化,自有一股奥妙法理生出,混元为一体,是混沌中的一点有无变化,内藏玄、始、元三气,有无穷奥妙变化。
本来,正常变化应该是,混元、太极、两仪这般顺序,两仪之后才会成就乾坤之象。
余书洋对太极、两仪太熟悉了,直接跳过其中变化,把混元阴阳变化成乾坤阴阳,却是让他看到一点气机。
混元之中有一气,这气先时为无极,阴阳不分、清浊不辨的模样,随后,无极受混元影响,生育出一点变化,这变化就是玄气。玄气一生,就如同鸡蛋受精,内中的蛋黄开始吸收蛋清,待到蛋黄发育的时候,又生出第二道气,也就是始气,顾名思义万物之始。
蛋黄吸收完蛋清,长成一只雏鸡,在它准备破壳而出的时候,生出第三道气,就是元气了,意为生命本源。
三气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是混元一气的核心奥秘。
余书洋这一瞬间,透过乾坤圈,仿佛看到了一道光气,这道光气无形无象,不能形容名字。
光气生出一点变化,先是亮起白光,这光就是玄气,随后亮起黄光,这光是始气,最后亮起青光,就是元气。
玄气、始气、元气都是一道气,是混元光圈中的变化,最后将无极化作阴阳,继而造化出了太极阴阳、两仪阴阳。
余书洋心头一阵清明,隐约之间,他有种了悟,刚才透过乾坤圈,他看到的应该就是先天混元一气符。
自此以后,他不必纠结祖师殿尊奉何人了,他也可以像杀手门祖师燕道人一样,只放一副乾坤圈就成,代表着他从先天混元一气符悟法而得。
乾坤圈经受一气三化,再不是一点法念可比,材质上看着似金似玉,外边泛着金光,光圈晶莹透亮。
参悟透了三气变化,再从中打捞念头,就不是空空如野了,余书洋很快从中捞出一点念头。
这念头秉承着混元无极而生,化形成的金鼎也是圆形的,三足双耳的圆形金鼎。
余书洋见金鼎炼成,极为满意,金鼎之中混元无极,不仅能炼制一应灵药,也能反过来,把一应灵药炼化为混元一气。
金鼎落地发出一声“砰砰”声,鼎身仿佛有万斤沉,根本不像是一点念头炼成的。
“此鼎就叫混元鼎吧。”
随着余书洋话音落下,鼎身之上云纹箓字,显化出“混元”二个道字。
随后,余书洋再从乾坤圈中一捞,这回把阴阳法理捞出,化作一个四足双孔的玉炉。
玉炉成葫芦模样,上面小葫芦留有两孔,下面大葫芦是烧火之用,瞧着倒是不如阴陈子的八卦炉威风。
不过,余书洋倒是挺满意的,阴阳玉炉秉承阴阳法理,内中有太极、两仪两种变化,可以炼虚化形、也能炼实化虚。
以后再有剥离杂气、有害法韵,他就把人收到玉炉之中,不仅能帮他们净化修行根基,那些剥离的法韵,也能施展还丹点化,直接炼成法器。
如此一来,也能遮掩微尘劫争了,即便有心人探寻,也可以推到阴阳玉炉上。
“此炉就叫阴阳炉。”
玉炉应生显化云纹,正面浮现出“阴阳”二个道字。
混元阴阳环法念,被余书洋拆分成了混元鼎、阴阳炉,法念改成了乾坤圈。
看看混元鼎,再看看阴阳炉,全都是极为满意,最后就把乾坤圈化作法念收了起来。
余书洋把炼制马藏仙丹的灵药取出来,骊龙侯给了三份灵药,他将其中一份丢入到混元金鼎。
金鼎将灵药一一炼化成灵气,再由余书洋施法,把灵药复原出来,只消耗了余书洋一成法力。
见此情形,他也明白过来,为啥阴陈子掌握乾坤烘炉秘术,还要别人送灵药给他炼丹了。
用金鼎炼药就是用法力复刻灵药,消耗的法力道行与灵药一般无二,若是都依靠金鼎藏药,阴陈子不用想着提升修为了。
余书洋把灵药全都取了出来,投入到阴阳玉炉中,他这玉炉不必借用日月天光,直接施展阴阳变化就成。
就见着阴阳二气化作一把剪刀,正是两仪虚实剪,把一应灵药全都剪成粉末,经过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