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人过于强烈愿望的天地灵机而已。
……
当这个念头冒出来时,莫成君就觉得自己‘疯了’。
是的,他‘疯了’,只觉得有无数的灵感在脑海中闪烁,犹如夜空下的萤火虫。
它们闪着光芒在自己的眼前转悠,是那么的美丽,那么诱人,仿佛触手可及。
他似乎触及到了某种本质。
再也不顾其他,莫成君开始迅速翻找资料。
他先是把已经许久未曾动过,已然落了不知多少灰尘的《剑意三定律》给翻了出来。
一页页的翻开,曾经的研究所得,思想和闪烁过的灵感火花,再次在他双眼中流淌而过。
但他看到的,却是和曾经不一样的风景。
剑论一:剑意即纯粹意志,即信念。
这似乎解释了剑意的本质,但换而言之,其实也解释了另一个道理——人过于强烈的意识情绪,是可以影响天地灵机。
是的,就是这样的!
莫成君又翻开了对于术法资料的研究,“术法圆满,巅峰生灵”。
那这里的‘灵’,源自于何处?
会不会是人类的意识认知?
比如说《四九雷劫》唤来的雷公电母。
莫成君又翻到了一处资料,那是禹州一地,有曾经人族第一尊武圣帝禹留下的拳意,历经千年而未曾磨灭。
这是武道意志,是武夫讲的神意。
其实长存的又怎么可能是武道意志,只是天地灵机而已。
那天地灵机因何聚而不散?
是人过于强烈的意志!
再说被莫成君斩杀的那一尊离火魔仙,他即使是死了,身体都充斥着愤怒之意,不曾消散。
那为何愤怒能近乎实质?
只因为,有天地灵机承载。
再深入思考,另一个问题,魔道,邪道和正道法门具体有何差距?
曾有人言,力量无对错正邪,可在九州人族修仙界这里是不适用的,因为某些力量从诞生开始,就带有原罪。
因入魔道者,必然沉沦于人之七情六欲,喜、怒、哀、惧、爱、恶、欲,则其一而不可自拔。
如离火魔仙,因恨而生怒。
而邪道呢?
想想那些在《黄粱一梦》中诞生的邪剑修,他们选择的是沉沦,是放弃底线,是不择手段。
只因心入深渊,犹如犯罪,虽剑意炽烈,却只得关入牢狱。
而正道法门,莫成君修剑意,最是明白,所谓信念其实是一种有底线的坚持。
及至这香火神通,虽驳杂,但这就是人之心念寄托于在了天地灵机之上。
及至此时,似乎一个早就应该已经明了,但直到这一刻莫成君才总结出来的道理,终于在脑海中成型。
他取了那本直指修仙问道本质的密录——《天书》,翻开,就见第一页上写着曾经的研究所得。
“仙之一途,是以天地灵机为工具,对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开发和利用!”
此时,莫成君在前面添上了四个字——第一结论。
然后,他又向后翻去,略过一大堆的证明过程,直到空白页,他又在上面落下四个字。
第二结论。
至此,莫成君却停笔,思索许久才落下:“仙之一途,天地灵机可承载万物生灵之意识,即为灵性!”
是的,莫成君给修仙界所言的‘灵性’,下了一个定义。
这似乎很简单的一句话,但这就真的像是‘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属于最基本的规则总结。
看似简单,可在莫成君这里,仿佛连贯上许许多多的知识。
那么,再一个问题,何为鬼?
对,就是‘人死为鬼’的‘鬼’算什么?
曾经莫成君也很疑惑,现在,他就给出了解释。
上辈子的蓝星,没有天地灵机,人死之后,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
因为没法观察,看不见,摸不着,自然余下的只有猜测。
但在这里,人死之后,意识脱离身体后,会和天地灵机纠缠在一起,就成了鬼!
而人类,因能感触到天地灵机,自然就能察觉到了鬼的存在,反而不像蓝星那般完全不可测,不可查。
由此,人死后的世界,阴土,进入了修仙者的视野。
及至此时,莫成君甚至有了另一个猜测——纵观阴土的规则,其实和洞天就有那么一些相似。
同样的依存于现世,又独立于现世。
同样的不受现世规则影响。
那么,如果洞天属于三维和四维的夹层,三楼和四楼之间的墙壁。
那人死之后,其实飘荡在三维和二维的夹层,属于三楼和二楼之间的墙壁。
若非是心有大怨的那一类,最终过了头七,将真正落入二维世界。
即,阴土!
好吧,这就属于彻彻底底的猜想了,需要试验证明。
虽然现在,他还没想到试验的法子,但必须记录,等待以后。
那再有一个问题,若是真心有大怨,有不甘,有未完成的事情,不愿意去阴土的‘鬼’呢?
这自然就是厉鬼冤魂!
可这些厉鬼冤魂再是强大,纠缠上一批天地灵机,不愿归去阴土,但规则在那,哪里是他们能够抗衡的?
确实,他们抗衡不了,但却寻到了规避的方法,或者说那就是某种本能。
而具体的路,其实有两条。
其一,躲入某些他们最是熟悉的物品之中,成为鬼物阴魂。
而那些物品就是‘寄托物’,例如莫成君最初收入纳鬼瓶中的那枚簪子;再如斩杀那头鬼将军时得到的长刀。
其二,直接没入已经死去的身体之中,成为僵尸。
此时,他们的身体其实就是寄托物,比如那位尸道仙人白乐天。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平御鬼经》中关于‘鬼’的理解,就是正确的了。
……
及至此时,莫成君一瞬间灵光带来的收获,似乎就终结了,但这其实只是开始。
他写下《天书》的第二结论后,就得通过种种角度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