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先是抛出一个问题后,又自问自答:“为此,我开始翻阅鬼灵门的记录,主要是宗门内的人物传记,以及他们修炼所留下来的感悟密卷。
尤其是这感悟密卷。
人物传记多是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美化,但这感悟密卷则是个人修炼领悟所得,反而更加贴合当时的心境。
然后,我就按时间线,给梳理出了一个表格。
这其中,鬼灵门的建立时间是大夏中期,约大夏历600年左右,而《太平御鬼经》则成书在大夏历609年,开山祖师突破仙人境界是在612年,与那九幽赤发鬼同时殒命是在大夏历650年。
此后,鬼灵门虽没了仙人大能坐镇,但有开山祖师的恩情余荫,又有镇压鬼物阴魂的专长,也一直是大夏王朝扶持的对象,又是各大武道宗门的座上宾,自是人才济济,长盛不衰。
由此,宗门虽有起伏,但一直延续,直至大夏历1300年左右。
我寻到的感悟密卷之内,有了第一例关于《太平御鬼经》缺陷的问题记录。
只是,那时并不严重,多是以为自己修炼出了岔子,我虽然在不少密卷中看到过记录,但大都把问题归结在自己身上,并没扩散。
然后就是断断续续,直到大夏末年,估摸着也就是九龙夺嫡之前的那时间段,与鬼灵门中,这《太平御鬼经》的问题已经是公开化了。
宗门高层达成共识,开始封锁山门,减少弟子外出,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也不知是不是幸运,因为鬼灵门的收缩政策,基本上避开了那大玄代夏的大事件,更避开了九州最乱的一段时间。
那时间段,也就是鬼灵门第九位门主,终于定了宗门的发展策略,并拿出了第一条研究方向,也就是提升本命符篆的威能。
换而言之,我房间中的那六个大箱子,就是其后近五百年的积累。
至此,第十二代现任门主,在前两个研究方向迟迟寻不到突破口后,终于提出了‘平衡’这一条路。”
莫成君用最简洁的话语,把整个鬼灵门的历史做了一遍简述,听得几位长老眸光闪烁。
当然,他们更能听出莫成君话外的意思。
但总是差了那么一些,他们就是抓不住,这所谓的‘时代变了’,具体是什么意思?
莫成君品了口茶,似是给几人思索的时间,但他也不耽搁,茶盏放下,就继续道:“纵观鬼灵门的历史,这《太平御鬼经》从最初的可突破仙人境,到后期的修炼无碍,再到大夏末年的有问题反馈,再到现如今,已然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
这就证明了,《太平御鬼经》的问题并非是从娘胎里就有的,反而是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暴露出来的。
那若是我们假设,《太平御鬼经》没有错漏,没有失传,这问题又是出在什么地方?”
话到此处,莫成君稍稍顿了顿,就道:“错在时代不同了,错在这近一千四百年的岁月流逝,错在这漫长的岁月下,天地不一样了?”
“天地不一样了?”
张二长老有些失声,他甚至呢喃自语道:“可这天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莫成君奇怪的反问:“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大到日月星辰,中到山川河流,小到红尘百态,世事人情,什么都是在变化之中。
那这天地悠悠,千百年的时间,总会变得不一样,这不是很正常的嘛?”
这其实就是观念问题了,在莫成君的概念中,这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且一切具体的事物也都得经历产生,演化和消亡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察觉不到变化,或者是不那么敏感,更多的还是应了那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也唯有向后纵观十年百年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或许才会有所惊觉,原来,已经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了啊!
张三长老依旧有些难以置信,又问:“那您说说,这天地到底哪里不一样了?”
莫成君反问:“那三长老,你说这一千多年的岁月,人族九州到底有何变化?”
“有何变化?”
张三长老被问的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有那么一瞬间,他脑海中冒出来了不知多少‘大事件’,但也搞不清莫成君想问的到底是哪个?
莫成君似乎明白他的纠结,自顾自的道:“这一千四百年的时间,已是很漫长了,人族经历了大玄代夏,换了一个王朝。
同样是大夏的顶梁柱,武道一途已然没落,而真正走上舞台的是我等,仙道宗门。
这等变化,还不够大嘛?”
老实讲,鬼灵门对于这个改朝换代其实并不敏感,谁叫他们历史够长,又在大夏末年封了山门,躲过了那一场灾劫。
没了多大的损失,自然感触不深。
只是,莫成君这么一说,张三长老也得认,但一群人更迷湖了。
小吉祥又忘了大人讲话,小孩不许插嘴的教训,都囔了一句:“这有关系吗?”
“这当然有关系!”
莫成君居然点了点头,轻声道:“大玄代夏,都说是武夫一道没落了,压不住这天地大势,镇不住这红尘滚滚,妖魔鬼怪,需得我仙道入世普度众生,救民与水火。
这是最普遍的说法,但我前段时间几乎把大夏末年的史书和传记都翻遍了,做了一个统计。
大夏末年,整个王朝有绝代武圣一位,就是那号称为王朝续命五十载的张须陀,更有武圣不下二十位,皆是有名有姓,有履历过往,有宗门羁绊的强人。
他们或许各有诉求,但大玄王朝一声令下,他们又有谁敢不从?
就这等数量,较之大夏立国之初,太祖帝禹一位武圣撑起来的王朝,又是强了多少倍?
更不要提大夏乃是典型的以武立国,和对异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