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119章 母后,真是这么想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母后,真是这么想的?(3 / 3)

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便见天子启闻言,本就阴沉的面色,不由又黑下去一分;

绷着脸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神情严峻的抬起头,望向身前,同样神情阴郁的太后窦氏。

“孩儿认为,母亲,或许应该准备从平陆侯刘礼、红侯刘富二人当中,选一个新的楚王了。”

“——楚元王一脉的名声,不能被刘戊这个不屑子孙败坏;”

“楚王的位置,必须由楚元王的儿子坐上去,才能让孩儿稍稍安心······”

听闻刘启此言,窦太后不由得深吸一口气,唏嘘感叹着,终也只得无奈的点下头。

平陆侯刘礼、红侯刘富,便是太祖高皇帝四弟——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当中,德行最为突出的二人。

同时,也是刘交尚在世的儿子当中,年纪最大的二人。

过去这十几二十年,长安朝堂的‘奉常’一职,便基本都是在这兄弟二人手中,像皮球一样传来传去。

说的再具体一些,就是刘礼做累了,便换刘富顶两年;刘富生病了,再由刘礼撑两年。

就这么轮换了十好几年,直到最近几年,这老哥俩才终于歇了下来。

——因为刘礼的儿子刘道,终于长到了能替父亲、叔叔接过重担的年纪;

至于刘富的儿子,虽然年长的几个有些没出息,但年少的幼子刘辟强,据说不到十岁的年纪,便已经‘颇得乃祖元王之风’!

等以后,刘礼的儿子刘道老去,刘富的儿子刘辟强应该就能站出来,继续完成楚元王一脉,对‘汉奉常’一职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和‘世袭’。

至于如今的楚王刘戊,作为楚夷王刘郢客的独苗,在闹出那般骇人听闻的丑闻之后,已经是留不得了。

且不论刘戊的所作所为,可能对楚元王一脉造成的名望损害;

单就是此事,可能对刘氏皇族造成的损害,也使得天子启无论如何,都必须将‘刘戊’这个名字,从刘氏宗谱中抹去!

而刘戊作为楚夷王刘郢客的独子,眼下既然‘非死不可’,那楚王的位置,自然只能交到元王刘交的其他儿子手中。

对于这一点,窦太后心里,显然也有所准备。

“这件事,没有什么商量的必要。”

“楚王刘戊的结局,已经是注定了的;”

“但皇帝也不要忘了:那一纸《削藩策》,皇帝能暂时放到一边去,可吴王老贼,却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就算为了宗庙、社稷的安稳,刘戊的事,也得暂时压下去。”

“若不然,万一让刘戊也跟着刘鼻老贼,做了那悍然举兵的贼子,对宗庙、社稷而言,恐怕,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沉声道出一语,见天子启并没有立刻点头应是,窦太后也不由深吸一口气,而后便将目光从刘启身上移开。

“削藩的事,关乎到我汉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以不慎重。”

“具体如何操作,皇帝,可以多听听老臣的意见。”

“——尤其是丞相申屠嘉的意见。”

“至于楚王刘戊,终究只是我刘氏自家的丑闻,什么时候收拾,都不算晚······”

听闻此言,总是心中仍满含盛怒,天子启也只得深吸一口气,强自将怒火压了下去;

又低头思虑一番,才终是对窦太后微笑着一拱手。

“母后教诲,孩儿,铭记于心······”

澹然一语,也终是让窦太后面上严峻之色散去;

不由温笑着侧过头去,似是随口一提道:“听说辕固,被皇帝赶回关东老家去了?”

见母亲提起此事,天子启自是赶忙点了点头,又摆出一副‘小事一桩,母亲可千万别因为这件事,就对孩儿太满意’的神容。

却见窦太后面带微笑的摇了摇头,低头思虑片刻;

过了好一会儿,才似是终于下定了什么决心的窦太后,终是将温和、慈祥的目光,撒向了眼前的天子启。

“这件事,小九这几天,没少在我耳边唠叨;”

“听了那小子的话,我才想起来:在那些个文人士子面前,皇帝,也有自己的难处······”

“——辕固的事,是我太咄咄逼人,没有给皇帝留下余地。”

“等过上了三两年,皇帝便寻个由头,将那辕固,重新召回长安来吧······”

平缓,而又温和的语调,也惹得天子启不由一怔;

望向窦太后的目光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些许惊诧!

却见窦太后满是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伸出手,在天子启的手背上轻轻拍了拍。

“再怎么说,我也是皇帝的母亲~”

“做母亲的,哪有给儿子添麻烦的道理?”

“——再者说了;”

“就辕固那张臭嘴,普天之下,也就我和皇帝有这个胸襟,能容的下他。”

“可若是让他老死在关东,对皇帝而言,却是一件名望大损的事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