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125章 这是天要让朕削藩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这是天要让朕削藩啊(2 / 3)

宗亲诸侯。

从今往后,汉室便再也不会有‘异姓诸侯’这一群体的存在。

北方的燕、代、赵,中原的梁国,南方的淮南、长沙皆如此,剩下的,就只有东方的齐、楚、吴了。

这三个诸侯国当中,刘邦最早敕封的齐王,是自己的长子刘肥;

而如今,齐悼惠王刘肥留下的王位,经过刘肥之子哀王刘襄、刘襄之子文王刘则之后,传到了如今的第四代:刘肥第八子,齐王刘将闾。

这是由于太宗皇帝年间,悼惠王刘肥的孙子、哀王刘襄的儿子,也就是齐文王刘则去世时,并没有留下子嗣;

本该因此‘绝嗣国除’的齐国,也被先帝交到了文王刘则的叔叔,齐悼惠王刘肥第八子——刘将闾手中。

至于楚国,刘邦最早封的,是幼弟刘交。

现如今,楚王的王位,也经过楚元王刘交、楚夷王刘郢客,传到了刘交的孙子:刘戊手中。

唯独吴国!

唯独吴王刘鼻,是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敕封,并存活至今的第一代吴王!

这样说来······

“陛下!”

正当天子启坐于御榻之上,低头思虑着这一个方向,究竟有多少说服力时,朝臣班列之中,陡然响起一声嘹亮的呼号!

待天子启抬起头,却看见双眼遍布血丝、眼下乌黑发青,面上仍写满疲惫、虚弱的丞相申屠嘉,竟首先站了出来!

而后,便是申屠嘉在朝臣百官惊诧的目光注视下,一步步来到殿中央;

侧过身,深吸一口气,再整理一番衣冠,便对天子启缓缓一拱手······

“丞相故安侯申屠嘉,有奏!”

中气十足的一声呼号,惹得殿内朝臣百官,以及御阶两侧的观星官、天文学家们齐齐一侧目!

便是御榻上的天子启,望向申屠嘉的目光中,也隐隐带上了些许疑惑之色。

——这种时候,丞相不方便开口的吧?

当这样一个疑问,出现在殿内每一个人,包括天子启的脑海当中时,申屠嘉望向天子启的目光,却是陡然涌上一抹坚决之色。

“吴王刘鼻,是在太祖高皇帝十一年,因为攻打叛乱的淮南王英布,积累下功劳,才被太祖高皇帝敕封为王!”

“而在当时,臣,正好在场!”

在殿内众人疑惑的目光中,道出这样一句令人惊诧的话,便见申屠嘉傲然直起身。

“在封王之前,太祖高皇帝曾说:荆楚之地,民风彪悍,必须由年壮的宗室为王,才能确保安定;”

“但在当时,太祖高皇帝的子嗣,大都还没有年壮。”

“唯一成年的皇长子刘肥,也早在太祖高皇帝建立汉室的当年,就被封为了齐王。”

“无奈之下,太祖高皇帝最终,采纳了辟阳侯审食其的建议,将代顷王刘喜的长子刘鼻,封为了吴王,统辖吴地的三个郡,足足五十三座城。”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终于从‘丞相对天象异常发表看法’的惊骇之中缓过神;

稍一回味申屠嘉这一番话语,殿内众人的面容,便纷纷有些精彩了起来。

“封刘鼻为吴王······”

“——居然是辟阳侯审食其的提议?”

“这·········”

一时间,殿内众人望向彼此的目光中,竟纷纷带上了一抹骇然之色。

辟阳侯审食其,那是什么人?

吕太后身边的头号奸佞!

时至今日,坊间甚至都还有一些关于审食其,与吕太后之间的‘秘幸’在流传。

当年,先帝从代地到长安继承皇位,便召唯一在世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到长安;

结果刘长到了长安,一言不合就将辟阳侯审食其,锤杀在了自家府邸外的大街之上!

结果怎么样?

——没怎么样!

对于刘长锤杀审食其的举动,朝野内外非但没有人觉得不对,反倒有不少人称赞刘长说,这是在为民除害!

便是先帝刘恒,也只是简单地责问了刘长几句,却并没有多做追究。

合着刘鼻被封为吴王,就是审食其的建议?

意识到这一点,众人赶忙挺直腰杆,纷纷将专注的目光,投降殿中央的丞相申屠嘉。

果然不出众人所料:申屠嘉接下来的话语,比先前那句‘审食其推举刘鼻为吴王’,都还要来的更加劲爆······

“封刘鼻为吴王之时,太祖高皇帝,曾经让人为刘鼻相面;”

“不料那相面的人,被刘鼻提前收买,并没有在太祖高皇帝面前说实话。”

“到刘鼻正式受封为吴王之后,太祖高皇帝身边,才有一个擅长相面的人告诉太祖高皇帝:刘鼻的面向,是必将会造反的人,才会有的虎狼之相!”

轰!

申屠嘉一言基础,宣室殿内,满堂皆惊!

便是御榻上的天子启,眉宇间也不由流露出些许骇然,以及些许审视。

“居然是这样?!”

“太祖高皇帝既然知道了此事,又为何要封刘鼻为吴王呢?”

许是听闻耳边传来的疑问,申屠嘉也并没有停太久,便继续道:“听到那个擅长相面的人,说刘鼻是造反的面相,太祖高皇帝非常后悔;”

“但敕封的诏书已经发出,王印也已经交到了刘鼻手中,想要追回,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太祖高皇帝将刘鼻叫到身边,问道:汉五十年之后,我汉家的东南方向,会有人起兵作乱,难道是你吗?”

“刘鼻不答,太祖高皇帝便又道:天下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你是刘氏宗亲,和所有刘氏都是亲人。”

“如果到了汉五十年后,你还活着,皇帝也还是刘氏,那就不要造反了······”

随着申屠嘉逐渐哀沉的语调落下,殿内的朝臣百官,早已是瞠目结舌。

对于这段往事的真实性,却根本没有任何人去质疑。

——太祖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