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第253章 矮子里面拔矬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3章 矮子里面拔矬子?(3 / 3)

—几年前,天子启就曾带着刘胜,到上林苑看望这几位故人。

虽然当时,刘胜还只是‘公子胜’,但单就是那次的面会,就让几位老者心中,对刘胜留下了相当不错的第一印象。

而如今,刘胜已经成为了太子,更是在今年年初,主持了关中粮食的平抑事宜。

此刻,刘胜又以粮食的事,询问起几位老者的意见,自更是让几人对刘胜愈发感到亲近之余,心中也莫名生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刘胜的这个问题,是在问全关中的百姓!

而几位老者,正要代表整个关中上百万户、数以百万口的农人,向太子刘胜给出自己对‘治粟都尉’的看法。

诚然,几位老者的答复,未必就能真的改变什么;

但即便是那仅有的一丝可能,也让几位老者心中,油然生出类似‘一定不能浪费这个机会’的神圣使命感。

于是,几位老者并没有急于作答;

而是皱眉思虑良久,才由其中最年长的一位,面带严肃的对刘胜稍一拱手。

“太子既然问起,那老朽,就试着说说吧。”

“——常设治粟都尉,在秋收后买百姓的粮食、在开春后给百姓卖粮食,这当然是好事儿;”

“如果每年都这么做,那关中的粮价,应该再也不会被粮商们哄抬。”

“但话又说回来:过去,关中的粮食生意,只所以是商人们在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是说着,那老者不忘再和身旁,其余几位老友稍对视一番;

而在听闻老者这番话之后,刘胜也随之将面色一肃,满是严肃的对老者伸出手,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还请老丈畅所欲言。”

便见那老者面带思虑的点下头,又‘嗯嗯唔唔’的沉吟片刻,才面带愁苦的抬起头。

“自古以来,农人最害怕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粮食丰收了,粮价就会很低,农人卖不出好价钱;”

“粮食歉收了,粮价又会很高,虽然能卖出价钱,但很可能发生农人自己吃不起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的事。”

“所以,无论粮食丰收与否,农人都总是会过得很苦。”

“丰收还好些——虽然粮食卖不上价,但也好歹吃得起;”

“可若是歉收,那农人要想活命,恐怕就要变卖田、宅,甚至卖儿卖女······”

···

“我汉家历代先帝,对农人都非常仁慈,每有粮价鼎沸的情况发生,就都会开仓卖平价粮,以平抑粮价,给农人一条活路。”

“太子所说的治粟都尉,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或许会迫使农人,依旧将粮食卖给商人,而不是卖给治粟都尉。”

“——在过去,商人们从农人手里买粮,是在秋收之前就会约定好,并签订契约的;”

“等到了秋收当天,商人们更是直接回带着运粮的车,在田边等候。”

“只等官府收了农税,剩下的粮食,就会按照先前的约定,被商人直接从田边运走,并当场结清粮款。”

“也正是因为这样,农人们才会接受商人们低买高卖,把商人们在秋后低价买走的粮食,于第二年开春之后,再加价卖还给农人吃······”

···

“但太子说的治粟都尉,恐怕并不会这么做。”

“治粟都尉,恐怕会让百姓自己把粮食,从田边送到官府去卖。”

“——这对农人来说,就很不方便了。”

···

“再有,便是过去,如果商人们买粮时欺负农人,那农人就可以去官府告状;”

“得知是农人和商人之间的争执,官府往往也都会为农人做主。”

“但如果以后,农人的粮食都卖给治粟都尉,那若是起了争执,该怎么办呢?”

“——农人难道要找官府,去状告治粟都尉吗?”

“——得知是治粟都尉和农人之间的争执,官府,还会为农人做主吗???”

“想来,并不会这样的······”

···

“地方官府,别说是为农人做主了;”

“恐怕就连官府自己,都并不敢招惹治粟都尉。”

“等这样的事发生很多次,又多年不被朝堂关注,那治粟都尉借买粮欺压农人,恐怕就会成为‘由来已久’的常态。”

“到了那时,太子想要平抑粮价才推动的善政,恐怕就会成为加重农人负担的恶政。”

“若是再损害了太子,乃至陛下的民望,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