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当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不过好在,如今这顾府上下,还有李东璧和郑健,三人大可一同看这如小山般的资料。
实在不行,也可雇佣几个儒生来观看总结,再誊写出来。
虽说读书人向来自贵,不愿为人所驱驰。
可顾北川何许人也?
堂堂诗君,素有淮南文曲星之称。
仅凭《镇玉门》《从军行》等创作,便已打开乾都门户,在此处大肆扬名。
以他的名气,只是招几个儒生罢了,又不需有如何如何的功名,想来应当是不难的。
所以,等那小厮走后。
顾北川便在正堂点了烛火,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召来郑健,将自己的主意与之诉说。
李东璧自是没问题的,这是关乎顾北川安危的大事。且又不是什么麻烦事,无非看看那些流域的地方志,再将这一段流域的特征总结出来罢了。
莫说秀才了,便是读过几月书,识得文字,头脑清晰之人,都能轻松胜任。
他虽说未曾正儿八经上过私塾或是学堂,但悬壶济世,编缀医书,如何能不识字?
所以他们这些子弟,都是药王孙行,在药王宫中设下学堂,一一教导出来的。
教导内容不光涉及学识医理,更有许多做人的道理。
孙行于一众药王宫子弟而言,可谓如师如父,恩重如山!
故而,李东璧等人才这样敬重他。
所以,李东璧自是稳妥的。
然而,当问及郑健时。
这人先是诧异,随后便呆愣住。
这个年头,虽说不是只有高门大户的子弟才有资格读书习字,但至少也得少有家资,才买得起那样贵的书本,以及笔墨纸砚等一应用度。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