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逼向绝路> 第17集 过而改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集 过而改之(1 / 4)

根据上级的指示,为了避免学生早恋,龙德一中决定让高三年级所有的学生300多人全部到学校住宿。

因为学校住宿条件紧张,于是就将这批男学生全部安置在50年代建的教室住宿,女学生就和高一高二年级的女内宿生住在新的宿舍楼。

那些旧教室俗名叫四合院,因为它有点像四合院。中间有个小院子,院子后面有个后门通向德山,院子前面有个大门通向学校图书馆,宿舍楼就在这个院子东西两边。

那些旧教室是砖木结构做的。砖木瓦房,没有天花板,所以,学生睡在床上可以看到瓦上的灰尘,可以看到梁上的蜘蛛,可以看到瓦缝上的虫子。晚上,瓦缝还能够把月光折射进来。

夏天刮台风时、秋天冬天刮大风时也会刮进树叶灰尘沙子;下大雨时,房间里面有时也会下小雨点。

1998年10月,高三的男学生全部被强制住进了学校,包括就在学校附近住宿的学生,也要求到学校住宿。

家长意见很大,学生意见也很大,但是学校为了避免学生早恋事件的发生,全部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到校住宿与读书,每晚晚修后由班主任去检查学生住宿情况,每晚学生住宿不得缺席。

年级领导莫西校长助理也会偶然来抽查学生的住宿情况。

住宿半个月后,学生的不满情绪更加强烈。尤其是高三3班的莫根和陆小杰,他们在老师晚上十点钟点名的时候是在宿舍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要冲凉。

上厕所也很麻烦,它是老式的那种厕所,几个木头悬在一个大坑上面。学生的大小便就蹲到那个坑上,大小便一落到那坑里,那坑里面还能溅起水花,有的大水花还会溅到屁股上。那厕所还能看到坑里面的蛀虫。岭南天气炎热潮湿,蚊子多,一走进去厕所,蚊子就飞扬;大小便一落入坑内,蚊子与苍蝇就“嗡”的一声,一大堆的蚊子与苍蝇趁势飞起,呼啸而来,迅速缠绕在人的四周,在人的眼前飞扬舞,令人头皮发麻,浑身鸡皮疙瘩,所以学生非常害怕。

虽然学校校医室经常去喷农药,但是虫子还是很多。老鼠也很多,因为学生乱丢食物的现象太普遍,食物引来了大批的老鼠。

莫根和陆小杰对这样的住宿,是非常不满意的,因为他们原来住在家里,天天晚上还可以去网吧里玩游戏的。

莫根和陆小杰他们第一周在校住宿还是老实的。后来他们俩手痒了,所以每晚的11点钟,他们在教师点完名后,就爬出学校的围墙,玩游戏玩到三点钟,三点钟后再爬围墙回来,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去教室学习。当然早读的时候与白天上课时,他们大多是在睡觉中度过的。

班主任严新老师反复劝说她们都无效,年级主任莫西助理更是批评他们,甚至说要张贴公告开除他们。

严新老师极力保护他们,并对高三级年级领导校长助理莫西说:“小孩子难免会有一点缺点,他们虽然夜晚跑出去,但本质不坏,还是可以教育的,给我一点时间。我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而且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的。”

莫西很为难地说:“教育就像赶马车,就像督促马往前跑一样,需要的方法与策略是:一是草,也就是表扬鼓励;二是皮鞭,也就是惩罚。你的容忍可能无效,如果理解成你的容忍是草,则剩下的就是皮鞭了。不开除如何惩戒他们,如何警示其他同学?”

严新老师则自信满满地说:“说起学生犯错,我倒是想起了在中国很流行的一个故事,题目是《四颗糖的故事》。”

莫西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说:“陶行知的故事,我们当年学教育学,学教育学生方法,教授们可没少提过,可是有用吗?”

严新用坚定的眼神望了望莫西,继续说道:“你看看,莫根和陆小杰他们两个人本质不坏,人聪明,有上进心,与陶行知先生遇到的那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的事件相比,性质要轻得多。况且我对他们很熟悉,我能管控他们。陶行知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都能通过四颗糖让他们自己改正,我相信我也能。”

莫西很无奈地说:“那行吧,你好好操作。我想问问你,对比陶先生的四颗糖,你这四颗糖有什么新内容或手段?记得陶先生第一颗糖是说: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先生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先生是通过检讨自己来突出学生的守时的高贵品质,你如何对他们说呢?”

严新老师想一想,感觉好像也没什么新鲜东西,就说:“要不也像陶先生那样,来个迟到,突出他们的守时,虽然有点老土,或许可行。毕竟他们不知道陶先生的故事。”

莫西想了一下,也觉得似乎可行,就再问:“你的第二颗糖是什么?”

严新老师觉得陶先生的方法可以说是指路明灯,可依样画葫芦,自信地说:“记得学习材料中说:随后陶行知先生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我觉得这方法我也可行呀,也可复制呀。莫根和陆小杰他们都与我很亲切,不仅尊重,而且有点兄弟般一样,比陶先生跟那个学生的关系还密切。我的第二颗糖肯定行。”

越说,严新老师心里越亮堂,他滔滔不绝地说:“陶行知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