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急冲冲赶到家里,看到了久未见面的父母。
刚进门,只见二老和正在打扫院里院外的杂物,两位老人整的一身灰头土脸的。
李强的母亲看见李强出现在大门口,惊喜的差点跳了起来,小跑来到李强身边,上下打量着李强。
“强儿,你抓到老虎,身上哪里没有受伤吧,我可担心死了,我的儿呀……”
李强望着泪眼婆娑的母亲,轻轻安慰道:“你看儿子哪里受伤了,这不是活蹦乱跳的吗。”
强父在一边搭话:“哎,别哭了,我自己的孩子,我清楚,得到了考武家祖传的打猎技巧,抓老虎没有问题的。”
“哼,你这会儿在这说大话,你以前不是也担心的睡不着觉吗。”强母回怼强父。
是呀,谁家的父母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呀,有时候父母的坚强无非是装出来的罢了。
李强赶紧把车上的东西拿了下来,玲儿还是偷偷给父亲装了西门药铺的祖传药,还有几匹布匹,还有一些用品和点心。
强母不禁感慨道:“玲儿这闺女是真的没话说她,哪哪都好呀,哎,可惜不能给武家传个一儿半女的,要不是也不……”
话没说完,强父就推了强母一下,示意她不要往下说了。
“哎,对了,父亲,咱们给武二叔家下了多少彩礼呀?”
李强说着把五十两银子拿给了父亲,两位老人连忙拒绝他。
强父说:“聘礼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家里都还有银子呢。”
“我现在在衙门当差,又得了一大笔奖励,这银子你们二老一定要拿着,就当是我先存放在你们这的好吧。”
两位老人看李强态度很坚决,就收下了银子。
李强又和父亲聊了聊婚礼的一些细节,还需要准备的东西,俩人一直聊到了午时过后。
吃过午饭,李强太想去看看娇儿了,,母亲拦住他说:“结婚前几天,新人是不兴见面的。”
哎,这可把李强急的够呛。当天无话,帮助二老收拾了一下房子院里院外。
疲惫了一天的李强早早休息了,现在的他就等着初八晚上把娇儿盖头掀开的那一刻呢。
掀盖头,李强可还是第一次呢,虽然在宋朝已经有一位妻子了,可不是他本人掀的盖头呀,他还没体验过这种激动的感觉呢。
说起最早的盖头给大家科普一下:
约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汉族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再说一代纳娇儿为妾,纳妾是不兴大操大办的。武家也就是通知了至亲和娇儿的娘家人,坐在一块吃顿饭,就算是成亲了,
成完亲,娇儿还得跟李强回阳谷,给正事玲儿敬茶,才算是正式的进了武家大门。
说到这,咱也普及一下宋朝的纳妾规矩:
第一,正室必须同意;
第二,逃亡的,地位身份不配的,任职地的民女,都不准纳为姬妾,尤其是女艺人,触犯的话六十大板伺候;
第三,正室一直无出,又不同意纳妾的,父母可以为其张罗纳妾事宜;
第四,纳妾不同于娶妻,只许稍些银两物资,一顶青衣轿装着所纳之人,从侧门或者角门进屋,不拜天地,不拜父母,只向大老婆磕头,进茶,便可。
一“纳”一“娶”,天壤之别,不过同理,所纳之人也不需要有嫁妆之类的物资,只须人进门就好了。
总的来说,纳妾不同于娶正妻,都是简单粗暴地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