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在挑选剧本的时候,到底怎么去判断一个剧本的好坏?
说白了,还是那三点,也就是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都是很吃文笔的东西。
所谓文笔,并不是优美词藻的堆砌,那只是一件衣裳而已,所谓文笔,骨子里只是四个字:精准深刻。
听起来简单,但事实上对一个人的文学积累和文字提炼功夫是要求很高的。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中国有一千个徐志摩,但却只有一个鲁迅。
写出一把刀不难,难的是写出刀尖上那点儿闪烁的光。
这点光,就是人物的精气神。
而对表演来说,最高任务始终是塑造角色。
所以剧本好不好,最关键还是要看角色好不好,也就是编剧有没有把人物的精气神刻出来。
在这一点来说,《剑雨》是个好剧本,因为它是成功刻画了几个人物的。
雷彬、彩戏师、叶绽青、转轮王、僧人路竹,全都是人设鲜明,可圈可点的。
与之相比,反而是男女主角的人设其实是很一般的,也就是类似于史密斯夫妇的设定还稍稍有点意思,但是他们本身的人设其实是扁平又脸谱化的。
基本上没什么记忆点。
不过尽管如此,《剑雨》仍然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剧本。
说完了人物,再来说环境,放到电影里,也就是场景。
张一谋曾经有一个观点:观众看电影,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些场景画面,情节可能很快就忘了,但是一些场景画面却可能很多年都留在脑海里。
仔细想一想,现在我们回忆一部电影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确实就是那一幕幕经典的场景。
《英雄》里张曼玉和章子怡两团火红对打。
《疯狂的石头》里黄渤啃着面包狂奔。
《青蛇》里赵文卓大威天龙等等。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经典,就因为他在场景这方面几乎达到了一个巅峰。
一个成功的场景必定是有着极强的特性标签的,要让观者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遭到刺激。
所以一个本子,你觉得它的场景刻画成功了,那就是可以用的。
苏照彬还是很厉害的,《剑雨》的剧本拿到李清面前的时候,李清就已经被那种画面感迷住了。
当时李清的第一种感觉是《卧虎藏龙》,就类似于那部电影中清空安宁的禅意。
为此他特意去拉来了袁合平,当年《卧虎藏龙》的武指就是他们袁家班,当然也不便宜,剧组仅仅在武指这方面就花了三百万。
最后再说情节。
《剑雨》的主要情节其实是说得通的,核心矛盾无外乎就是罗摩遗体。
至于其他的乱七八糟的bug确实有,比如说黑石连天下官员的任免都能掌握,它的首领为什么会是一个区区的九品小太监,再比如说堂堂首辅居然就那么简单被一个江湖组织灭了门等等等等。
漏洞确实不少,不过倒也无伤大雅,因为这些点都是次要的,并不影响主要矛盾本身。
只需要把整个故事背景架空,类似于古龙江湖,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从三方面来说,《剑雨》都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剧本。
尽管它对于景小恬来说,并不算完美,因为女主曾静也就是杀手细雨的人设其实是并不如何鲜明的。
包括李清自己饰演的江阿生也一样。
身为投资方,李清终于想行使一下权力,那就是稍稍对剧本做出一些修改。
除了把朝代完全架空以外,他希望把故事结局改一下。
《剑雨》原本的结局其实算是个HE的,雷彬他们都死了,细雨用从路竹那里学来的专克辟水剑法的功夫打败了大反派转轮王,然后江阿生也从假死中复生,夫妇两人从此没羞没燥地生活在了一起。
李清对这个结局挺满意的,尤其是在他和景恬拜堂成亲之后,他觉得这个结局很不错,最好还能生上十个八个孩子。
除了一点,那就是故事结尾跟大反派决战的时候,两口子完全可以联手的嘛,矫情个什么劲儿啊!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这多好!
“细雨是张人凤的杀父仇人,这哪能那么容易揭过去?他们最后之所以能终成卷属,就是因为细雨最后的搏命,相当于已经为他死过一回了。所以他们最后才能走到一起。”
“什么东西啊?”跟苏照彬交流,李清也不自觉地带上了点台湾腔,“不能这样子啊!”
李清发觉自己腔调不对,连忙咳了一声:“咳!你给改一下,他爸是黑石杀的没错,但不能是细雨动的手。要不然我跟景小恬还怎么结婚,我们以后还怎么生小孩?”
“……”
苏照彬满脑门黑线,这人入戏太深了!
“苏导你想想嘛,跟史密斯夫妇一样,最后时刻大杀四方,多爽!我现在就去找找袁导,让他给设计套动作出来,最好是情意绵绵剑!”
看着李清拍屁股走人,苏照彬挠了挠脑袋:“唉,金钱再一次击败了才华!”
………
“娘子,我的鞋破了。”
“先把它脱下来,我明天帮你补。”
对江湖中人来说,武功是他们的第二张脸。
甚至即便是你的脸变了,但是武功却是很难改变的。
细雨在钱庄跟人的一次交手,即便是弃剑不用,但还是被转轮王窥出了根底。
于是他叫回了手下三大将:雷彬,彩戏师连绳,以及叶绽青。
而细雨也知道自己暴露了。
她点了根迷魂蜡烛,将江阿生迷晕在床上。拆了自家的大门,独自一人等待黑石的人到来。
这场戏是一个小高潮,因为整部电影的重要角色全都聚齐了。
王学祁的转轮王,黄小明的雷彬,黄博的连绳,周讯的叶绽青,景恬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