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我一直认为人性本恶,所有事物都可能由人心进而转化变成现实,现实有好有坏,而使这个天下愈加激发恶性。”
“夫子以为如何改善呢?”
“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使诸多恶果约束于道德,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对人的约束。”
“学生以为其中的过程与结果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角度不同,看法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诸子百家都有一定道理,使人受教化,并非是完全的约束,而是对于人性的升华,若是教诲天下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天下太平就很容易做到。”
“看,这便是我与你的不同,也是我不如你的地方。”
荀子的笑意更甚,想来是找到了通向徐福内心的捷径。
“学生只是有感而发,夫子谬赞。”徐福恭敬的回答。
“尽管你我年龄相差甚远,但你这个朋友老夫一定要交下!”
荀子心中此时对徐福赞叹不已,不过三两句话,便使他恍然大悟。
他曾经为宣扬自己的学说奔走天下,虽有众多信徒,却于当世未曾有多少改变,听徐福一言,这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天下人或有崇尚其学说者,然而施行却颇有难度,这在于他并没有从不同角度去诠释人性的善恶,以致世人误解,或是理解有所偏差,甚至有所抗拒。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