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好莱坞?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但华国目前的电影工业化还处于初步阶段。
华国的电影产业大都是分散的小力量,这些力量无法聚拢起来做出一部部成熟的工业化电影。
因为传统的领头羊效应不再具备,大家都在凭借自己的认知做影视,凭借个人经验、能力对当下的环境做出选择、做出判断,就如同有组织的行动和个人无意识的冒险一样的天壤之别。
因此,华国要想从电影大国升级为电影强国,成熟完善的电影工业化体系是关键所在。
这其中蕴含着行业组织和公权力的支持、推动和保护。
台下的人听得很认真。
其实最近国内也在争吵,国内到底走什么路子才是最正确的。
特别是陆晨的《鲨滩》杀入好莱坞之后。
网上吵得更凶了。
争论得最凶的话题无非就是烧钱的特效电影还能赚钱吗?
电影市场还有更高的上限吗?
陆晨的意思很简单,
那就是他崇尚大片。
台下的人有的若有所思。
有的嗤之以鼻。
当镜头给到国师他们的时候,却发现他们都陷入了沉思。
很显然他们也是赞同陆晨的这套理论的。
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已经不是之前了。
同时撑起几部大片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陆晨下台之后。
又有一些人上台,这种场面就是让大家过来交流交流心得的。
因此,大家都比较放松。
畅所欲言就好。
时间又过了半个小时,这样的发言终于结束了。
媒体也开始了节目的录制。
此时此刻,国内的五大视频网站都开启了华表奖颁奖典礼的直播。
主持人登台。
而在颁奖典礼开始进行之时,余龙悄悄的对陆晨竖起了大拇指:“陆导,你很勇啊!”
陆晨无奈的摇摇头。
没错。
陆晨说的那些话还有一层的意思。
那就是说给其它的两个奖项的主办方听的,通过这些话,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不过,他也只能口嗨一下。
奖项偏向于文艺片。
这不光是在国内,在国外也一样。
关于这点。
陆晨根本没法说,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嗤之以鼻的原因。
商业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节奏,画面处理,叙事推进什么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符合观众观影习惯的东西,简单点讲观众看这种电影不会无聊。
同时因为题材和剧情反映的接地气问题,这个还经常会引起观众针对这个的舆论。
不过,陆晨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
与其扶持文艺片,更应该扶持的是商业片。
国内观众成天骂国产电影不行了,其实真不是文艺片不行了,相反文艺片因为生态的原因很行。
因为看它的人少。
而观众喜欢看的商业片没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因此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毕竟文艺片普通人是不喜欢看的。主要还是商业片,以及撑住电影产业的商业剧情片、还有类型片不行。
特别是那种反应现实题材,反正走心的商业剧情片,也就是《我不是药神》这类电影不行。
这个文艺片的受众一直都很少,这个类型片,商业剧情片和商业特效大片才是市场主流电影,丰富的类型片可以满足文青和影迷的舆论走向,这个商业剧情片甚至可以作为现实舆情的纾解,也是最带观众口碑和评论,商业大片就是纯粹是娱乐产品。
国产电影的问题比较像华语音乐,网友是不是成天骂华语乐坛不行,怀念以前港台乐坛不得了,实际上就是主流流行不行了,被短视频神曲,唱跳爱豆和网络神曲占据,实际上像文艺片片的独立音乐都玩出花了,而且大神辈出,但普通人并不听,舆论掌握在他们的手上,资本根据舆论又反复推这些东西。
上面是不出事就懒得管,出事了就一刀切,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个原因比较复杂,大体可以解释为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三重挤压。
观众接受美学的教育不够,遇到点文化上的问题就习惯去举报;
上面文化作品一有舆情就会一刀切。
资本因为管着躺平只想赚钱,
三方不断挤压文化产品导致主要流行文化变成这个样子。
“没什么用!”
谢寒接话道:“你没看到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吗?他们倒不是觉得陆晨说的话是错的,只是觉得陆导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在他们看来,有些上不了台面。”
“我也没想上台面,就是纯粹的口嗨。”
陆晨笑道:“我只是想给上面提个醒,扶持商业片是必须的,至少不能打压,若是大家都去拍文艺片了,那么国内这么庞大的市场只能让国外的大片前来收割。”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余龙点点头。
陆晨的意思很简单,就算是不鼓励,也不能打压。
毕竟商业特效大片才是电影市场的基石。
若是没了基石。
这个市场很快就会凋零的。
文艺片撑不起这么庞大的电影市场。
“那陆导准备拍文艺片吗?”就在这个时候,杨蜜小声的问道。
听这语气,杨蜜似乎猜到了陆晨的想法。
陆晨道:“没错,这次他们让我很不爽,所以我明年打算让他们也很不爽。”
嗯,陆晨准备让刚刚那些嗤之以鼻的导演见识见识他的实力。
“所以,陆导明年准备横扫国内的各大奖项?”余龙直接问道。
“可能吧。还没想好,先把《速度与激情1》拍好再说,《速度与激情1》我可是准备拍摄系列片的,可不能玩砸了。”
余龙微微点头。
关于这点,他也是知道的。
听到这话的杨蜜眼神中透露着期待。
她隐隐约约的感觉到陆晨的心中有无数的大计划。
也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