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要说亲的年岁。外祖母年事已高,但也顾念母亲,想要给她说个前途好的举人。
可官宦之家,却是不敢娶她的。倒是说亲的那个举人家旁边有宿州最大的商户,他家里突然上门为自家嫡出的宁七少爷提亲。
文人最是看不起铜臭味,外祖母自然不应。但舅舅却是答应的。
母亲气得浑身发抖,“这是拿你去换人家的银子。”
随六姑娘却想来想去,突然想起来了这位宁七少爷。
她曾经随表姐表妹们出门游玩,曾经见过他一次。彼时游船,她站在船头,他的船不知何时到了她的身侧。
他看起来傻傻愣愣的,皮肤白皙,像是一只白白的兔子。她觉得兔子形容男子不好,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瞧见了,噗通一声掉进了河里。
四处惊呼起来,他被救了出来,两只眼睛盯着她,像是盯住了兔子爱吃的草。
她连忙躲进船舱里,然后又笑起来。
别人被自己迷住,她也高兴的。
但却没有太当回事。谁知他竟然上门求亲了。
若是按照她自己的意思,他即便是欢喜她,她也是不愿意嫁的。但舅舅同意了,想用她换些银子,外祖母先是反对,再是默认,母亲跪在门前她也不理,随六姑娘就有些意兴阑珊。
她跟母亲说,“你别跪了,我嫁。”
但她要见一见这位七少爷。
两人相约在外祖母家,遣散了奴婢,她静静的跟他说,“我可以嫁给你,但我想给我阿娘买一处宅院,就离你家不远,以后无事,我要常回家看母亲。”
宁七少爷赶紧点点头,“好啊好啊,你想回就回,咱们家也没有那么多规矩。”
——后来她嫁过去之后,才发现他说的是真的。
婆母也是商户女出身,见了她总觉得矮半截,却心地良善,对她有些讨好,随六姑娘哪里敢让她如此,也用真心相待,婆母便高兴的很,逢人就说她的好。
丈夫也好,不是装出来的好,而是坦坦荡荡,赤诚的很。之前说要常回家看母亲,他就记成了日日看。
每到下半响的时候,就开始催促她了。
“月月,月月,快走了——待会赶不上吃饭。”
婆母早将家里的中馈交给了大嫂嫂,见他们要去母亲家,便也要跟着去。
日子久了,婆婆和母亲就熟悉起来,两人倒是玩得好。
随六姑娘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更喜欢这里的日子。
又过了一年,京都变了天。云王坐上了皇位,当年那位云王世子爷也成了太子。
随六姑娘知晓这个消息的时候,便对母亲道:“外祖母和舅舅怕是要来求你了。”
当初她们回来,算得上是逃命,也无人相助。后来每年年礼,京都也只有岚岚送来。
舅舅自然要打听岚岚是什么人。她没有说得太详细。只说是闺中好友,表姨母是曲陵侯家五夫人。
舅舅就去打听了一下曲陵侯家五夫人是谁,一听还是个和离的女人,便没有再打听。
随六姑娘当时只觉得心里落寞了一瞬又释然了很多。
她想,要是舅舅再打听打听,就知晓这位折家女的阿爹是新贵,是寿康长公主最喜欢的晚辈,是太子殿下追求的女子。
但是他没打听,一是觉得现在敢跟她走年礼的,不能是大家族的。大家族的,家里管得严,要为家族考虑,便不敢送她东西。
二是折松年实在是在现在还名不见经传,之前朝廷上没有这个人,他也没记住。
最后是岚岚送的东西都是女儿家要用的,算不得多么贵重。
于是就没管。他不管,她就干脆防着。便走年礼走了这几年,一点风声都没有漏。
但如今等到新皇登基,折松年彻底露了出来,舅舅再蠢也会知晓折松年的名字,那其他的就瞒不住了。
果然舅舅上了门。只是依旧居高临下的,随六姑娘却不生气了,眼睛都不眨一下,“舅舅,我们算不得相熟的。她送年礼来,只觉得我可怜罢了。”
这般明着拒绝,便遭了一顿骂。外祖母也亲自上了门,又是哭又是求,随六姑娘都没有答应。
外祖母便骂母亲,“你养的好女儿,再是恨我们,也是一家人,哪里有这般忤逆长辈的。”
母亲却笑了笑,“阿娘,你将她卖过一回了,还卖了一回好价钱,怎么还想着再卖一次呢?”
外祖母一噎,脸色涨红,走的时候都是低着头的。
这般清净了一段日子,等到太子有意岚岚做太子妃的消息传来时,外祖母带着舅舅又上门了。
这回态度好得很,又是哭着求,又是笑着捧,随六姑娘就觉得很烦。
她烦得很,就脾气暴躁。
丈夫小心翼翼的委屈看着她,“你会不会嫌弃我是个商户了?”
随六姑娘诧异,“你怎么会这般想呢?”
丈夫:“我从你面前过了三次,你都没看我。”
他慌得很,“那个未来太子妃会不会给你说一门好亲事?”
随六姑娘没好气的道:“走远些吧!胡说八道什么。”
丈夫:“但你最近脾气好大。”
随六姑娘:“哎,可能是被舅舅烦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了。”
但还是婆婆和母亲有经验,请了大夫来。
“是有孕啦!”
随六姑娘懵懵的,“真的?”
婆母:“真真的!”
她第一回硬气的跑到男人们面前道:“以后别要那家人上门!再来我就赶出去!”
男人们自然营应允。都开始羡慕老七好运气。这哪里是娶了个妻子,这是娶了一份前途啊。
随六姑娘从那之后,便没再见过外祖母和舅舅。
她生了一对双生子,一儿一女。京都送来的礼越来越多,最后收到了东宫大喜的信。
岚岚说,她要成婚了。
她自然回信说恭喜,恭喜她走出这一步。然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