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决定转换思路,他再次扫视整座实验室,最终,角落里的两个大玻璃管,进入苏辰视野。
苏辰心里一动,他将两个大玻璃管搬上推车拉过来,毛中擦拭掉灰尘后,陈寒默认出了这东西,她答道:“这是真空管,是以前的人留下来的。”
“那我正好拿来一用,”苏辰毫不客气的说道。
一分钟过去后,苏辰和陈寒默两人大眼瞪小眼,场上忽然鸦雀无声。
因为苏辰说是用,但其实是将陨石放在两块连接起来的真空管中间,再将电线和生肉冻盒和鸡胸肉放上去。
“你看我干嘛,你那边弄好了。”
被陈寒默吓了一跳,苏辰心虚了,反问道,想跳出这个问题。
陈寒默幡然醒悟,连忙转身去操作电镜,而通过电镜,陈寒默也在涂片上看到了令她惊讶的一幕。
只见涂片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细胞体,而本应出现的红色或其他的颜色个体,没有一个出现。
陈寒默脸色严肃了起来,她再三确认了这些白色细胞体是白细胞后,拿起涂片,翻身看到标志,确认这是从针管里滴取的,然后给涂片做上记号。
沉思两许,陈寒默又拿起了另一片涂片,这是从采血器上滴取的,放在底座上,转动扫描电镜观察。
这次情况就好多了,红色代表的红细胞、白色代表的白细胞、一片片血小板,都能在涂片上观察到。
但更重要的是,陈寒默找到了真相!
她叫来了苏辰,当苏辰将眼睛放入扫描电镜上后,苏辰沉默了。
只见涂片上,往常应该充当起挑战恶龙的勇士的单核细胞,此刻进化成巨噬细胞,在吞噬那些红细胞和血小板,还有白细胞。
单核细胞是涂片里的那神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径14到2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它占白细胞总数的3%~8%。
涂片上的单核细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等。
核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
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使胞质染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
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这些酶不仅与单核细胞的功能有关,而且可作为与淋巴细胞的鉴别点。
在电镜下,这些单核细胞表面拥有皱褶和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吞噬泡、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颗粒具溶酶体样结构。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
因为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它在血流中停留1-5天后,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和体腔,分化为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并参与免疫,但其功能不及巨噬细胞强。
当然了,也有一些白细胞反抗,如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它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中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10到12μm,核染色质呈团块状。
中性粒细胞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
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
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核1~2叶的细胞百分率增多,称为核左移。
核4~5叶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
一般说核分叶越多,表明细胞越近衰老,但这不是绝对的,在有些疾病情况下,新生的中性粒细胞,也可出现细胞核为5叶或更多叶的。
而杆状核粒细胞则较幼稚,约占粒细胞总数的5%~10%,在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其比例显著增高。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
比如现在涂片的嗜天青颗粒中性粒细胞的较少,呈紫色,约占颗粒总数的20%,光镜下着色略深,体积较大。
而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6~0.7μm,电子密度较高,它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
至于涂片上的特殊颗粒中性粒细胞,它们数量多,呈淡红色,约占颗粒总数的80%,颗粒较小,直径0.3~0.4μ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
吞噬素具有杀菌作用,而溶菌酶能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
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当机体某一部位受到细菌侵犯时,中性粒细胞会感觉到而行动。
因为它对细菌产物及受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聚集到细菌侵犯部位,大量吞噬细菌,形成吞噬小体。
当吞噬小体先后与特殊颗粒及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各种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及其它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多肽等成分杀死并分解消化。
由此可见,中性粒细胞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但是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后,自身也会坏死,成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约6~7小时,在组织中存活约1~3天。
至于嗜酸性粒细胞,它只占白细胞总数的0.5%-3%。
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直径10到15μm,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直径为0.5~1.0μm。
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桔红色。
在电镜下,涂片上的嗜酸性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