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退朝后,李休走在众人身前那可真是前呼后拥,不光那些武将们都感叹李休的杰出才干,而且那些主掌农事的文臣都对李休的那番话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还有些惊叹。
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在后面的两个月里,诸葛亮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与陇右三郡的羌胡居民商议,大汉派遣官吏为他们传授种植技术,用牛羊的排泄物作为等价交换。
建兴七年春,三月份。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这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朝廷文武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诸葛亮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情,李休则是在……
“权弟,这几个月来,在军队中的生活如何啊?”
此时,李休正在北军五校中的步兵营与他刚刚从军没半年的弟弟李权聊了起来。
在这小半年里,李权痛改前非,选择了从军生活,这让身为父亲的李昭欣慰之至,也让李休放下心来。
“习将军对我还算可以,但弟…并不想因自己的身份而受到与那些大汉将士不对等的待遇。”
“嗯,权弟有这等想法,为兄甚慰之。听闻汝在军中刻苦训练,现已升任屯长之职?”
“是啊,承蒙习将军赏识,弟却常常为担任此职而忧,每次向其辞去此职,却被回绝。”
“弟大可不必如此!习将军既委汝此任,那必是因尔才干出众。校尉麾下有曲,曲有屯长一人,掌数百卒。如此之职,权弟长进颇高啊。”
兄弟两人互相问答,从他们对话中来看,当初李权排斥李休的心理已经被亲近取而代之。
而这样的转变,是李休这半年以来努力的结果,要不是他拼命将李权从堕落的边缘拽了回来,现在的他……
踏踏踏——
“孝然!孝然!!!”
这时,营门处传来一阵喊叫声,李休二人齐齐转头看向那边,只见来人脸色匆忙,待其靠近面前,原来是大哥罗羽。
“哎哟…权弟也在!那个……孝然啊,按照汝先前嘱咐大司农的事情,池沼的肥料已经制成,丞相托为兄前来告之于汝,速去都江堰。”
“哦,好!权弟,待过段时日为兄再回来看望汝,定要保重身体,走矣!”
“两位兄长不必担心,弟在这里很好,不会辜负君等期望的!”
看着眼前表情坚定的李权,李休不由得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身旁的罗羽前段日子得知李权在家中一顿胡闹也亲自前往劝说,看见他现在的改观,心里头别提有多高兴了。
说罢,李休和罗羽两人转身离开了步兵营营地,站在原处的李权握着挂在腰间的佩剑,他不免心生感慨,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被改变的吗?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
都江堰东侧农田这边,许多高级文武都站在这里静静地等待着李休的到来,诸葛亮这时换了一身与那身鹤氅截然不同的粗布衣,掌中的羽扇变成了铁锨。
“呼呼~哈哈!本相已许久未在田间打垄种地矣!文长,水囊给我,喝些水润润嗓子。”
跟在诸葛亮另一侧的魏延也解下战甲,换上了武将常穿的劲袍,手中的佩剑也都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农具。
见丞相口渴,魏延连忙将挂在战马上的水囊取了下来,并打开木塞递给了诸葛亮。
“丞相啊,当年未出茅庐时,君便是每日如此从农劳作吗?”
“咕噜咕噜——”诸葛亮接过水囊一阵痛饮,喝完后便满足的笑了笑,然后对旁边的魏延回答道,“是啊……不知隆中山林那片田地现如今变得怎样矣…呵呵!”
咔——
咔——
大司农杨敏这时化身插秧能手,一边挖着土坑,一边插秧,虽然干得热火朝天,但他的热情却是丝毫不减。
周围的那些汉农夫们见丞相都亲自下地干活,他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纷纷拿起地上的农具嗷嗷直干。
“哈哈……看呐,百姓们都如此积极,尔等久处朝堂,却不知民间之苦,今日本相便带着汝等在这田间里好好感受一番。”
“丞相说得是!”
杨仪提着一把铁锨走到一处田垄,身后还跟着几个农夫一同插秧,不得不说,他趋炎附势的本事可真是不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群朝廷文武在田间农作,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看起来更像是做做样子给那些农夫们看。
烈日当空,热汗淋漓。
都江堰距离成都不过二百余里,李休与罗羽兄弟两人策马疾驰两个时辰,刚过正午,丞相正带着人在田间休息,他们就赶了过来。
踏踏踏——
负责这次出行护卫的曹虎见李休前来,他带着两人来到了丞相他们所处的耕田。
远远望去,只见丞相一改往日仙人之姿,回归了当年的田园生活,那身粗布衣穿在身上,如果不知道他是一国之相,还真的认为他就是经年累月干农活的老农夫。
阳春三月,凉风簌簌。李休踩在这片土地上,居然有种莫名的熟悉感,昔日随爷爷在稻田里农作,那场景,太令人怀念了。
“丞相!”
李休一声呼唤,使坐在田地里的所有人都回过头来看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