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沧海逆袭> 第15章 翻身农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翻身农民(2 / 2)

这个拐子,而且,又是个体户,谁愿意嫁给我。”

玻璃拐又说:“张信,不瞒你说,我现在的全部家产,就是这把玻璃割刀,而且,这把玻璃刀,还是人家送给我的。”他从口袋里拿出了那把刀来给张信看。

可以看得出来,像他这样孤身一个人,从农村上来的人,没有文化,没有工作,而且,又是一个残废,生活是多么的困难。他为了生活,才被迫开了这个店。

张信问他:“现在生意,还可以吧?”

玻璃拐说:“谈不上什么生意,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就算不错了。”

张信看了一眼这个简陋的铁皮房,又问:“你住在店里,如果要是碰到刮风下雨,你怎么办?”

玻璃拐说:“没办法了,我没有钱,只能住在这里。如果遇到刮风下大雨,就要拿麻袋包来堵住。不然就会漏水。”

玻璃拐叹气的说:“还是你们好,有正规的工作单位,又有单位的房子住。”

张信说:“我们有什么,挂一个国企,只是那个名字好听而已,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了。”

几年后,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玻璃拐的生意慢慢好起来,而且,越做越大,他原来是从割玻璃开始的,后来,又开始卖玻璃,再后来,他有钱后,就搞起批发玻璃生意。

由于,这个行业,他干得早,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圣河市的玻璃生意几乎由他垄断。那些建筑商都是来他这里拿玻璃的,有时候,他一下就拉回几卡车的玻璃,可想而知,他的资本有多雄厚。

他有钱后,那些媒婆都踏破门了,都说要给他介绍对象,后来,他终于娶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而且,这个女的还小他20岁。

他有钱后,他整人也变了一个样,他现在出去都穿着一套西装革履,绑着领带,手里还夹着一个皮包,他买了一辆奔驰车,还配了一位专职的司机帮他开车,简直就一个大老板的样子。但是,他走路,还是拐来拐去。不过,人们都不叫他玻璃拐了,现在都改口恭恭敬敬的叫他赵总。

他有钱后,也租了一个大房间搞办公室。

一天,张信去到他的公司,他的办公室确实很气派,豪华高档。

张信跟他开玩笑的说:“赵总,你现在厉害了,现在是大老板啊,可以说是财色双收,而且,现在很多国营企业,都不如你,看来以后,我们要跟你混了。”

赵总递了一支烟给张信,就说:“小兄弟,不要这样说,你也是知道的,我只是农村初中文化水平,什么都不懂的,而且,我还是个残废的人,我只不过靠着一把玻璃刀,正好碰到了改革开放,这个好时代,才有今天的。”

张信又说:“还是你有眼光,你可以说是一个翻身农民了。”

赵总说:“眼光谈不上,我也是被逼的,当年从农村来到城市,为了混口饭吃,才去帮人家割玻璃的,那个时候,像这种活,没人愿意干的,因为,人家看不起这种生意,所以,我才有机会。你也知道,当时没有人看得起我们这些个体户的,不过,现在这种观念慢慢改变了。”

在改革开放时,很多人看不懂这个机会,到后来,人家发财后,大家才意识到,那个时代,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会。那个时候,连到那些捡破烂的乞丐都发财了。

当然,那个时候,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盲目崇拜西方,向往西方。所以,也有很多人忙着出国了,投奔西方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去那边洗碗,也觉得光宗耀祖。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十多年后,张信听别人说,赵总已成了亿万富翁,并且,是圣河市的首富。这是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

他先后收购了圣河市5家国营企业。包括张信原来那家宾馆,也被他收购了,而且,他还当上民营企业家的代表。

真没想到,改革开放的春风,竟然把一个割玻璃,割出了一个富翁。俗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