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了,奶和娘你们也不用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了。”苏小甜喜滋滋地说:“电灯可比煤油灯亮多了。”
“是嘞,是嘞!放在以前都不敢想啊!电灯像个小太阳似的,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
“以前的皇帝也用不上电灯啊,多亏现在是新社会了,咱穷苦人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苏爷爷接嘴说。
“爹,您说的还真是嘞。”苏老二傻乎乎地说道:“以前皇帝过的日子虽然好,但电灯他肯定没用过!”
“前年就在拉线,去年等了一年。我都以为今年这一年也要白等了,谁知这就来了!”齐良英也激动起来了。
“今年咱们能过一个亮亮堂堂的年了,等过年的时候,咱将所有的灯都开得亮亮的!”苏老大笑眯了眼睛。
与老苏家类似的对话,在红心大队的其他人家也正在。
有很多小孩子更是高兴的在村子里来来回回地跑,从东家到西家,忙得不亦乐乎。
老苏家小一点的几个孩子终于忍不住,也跟着小伙伴们疯跑去了。
苏爷爷、苏奶奶也难得没有拘束孩子,由着他们去了。
因为通电,红心大队这一个晚上都是喧嚣的,热闹的。
一直到了大半夜,还能听到喧嚣的声音。
甚至,红心大队还有老人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
那些从城里来的知青们,也是激动得难以自持。
他们在城里是用惯了电灯的,只是到了乡下之后,没有选择。
他们都已经想不起来,电灯是如何的亮堂,如何干净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能适应煤油灯。
晚上点灯之后,黑灰到处窜,到了第二天,鼻孔里脸上都是黑灰。
“以后,终于不用一直盯着灰黑的脸了。”桑春岚笑得眯在一起了。
余老师看着也觉得开心,但最终却什么都没说,只深深地看了一眼桑春岚。
又是一年过去了,可是,他心中所想,依然只是心中所想。
通电之后,没两天就是腊月。
历来,是农户们最开心的时候,除了粮食分到手之外,还可以不用出工干活。
尤其今年,红心大队的社员们更高兴。
因为粮食增产不少,每家每户都多分了几十斤上百斤的粮食。
可以过一个富足的年了。
老苏家也不例外,里里外外十几口人都高兴得什么似的。
苏奶奶将今年分到的麦子拿出一半,让苏老三和苏老二两个去磨面。
“娘,咋一次磨这么多?”苏老大看着好几百斤的粮食,咋舌说。
以前他娘磨面一次绝对不会多磨,最多五十斤。
“这不是今年的麦子多,我就寻思,过年的时候多蒸一些白面馍馍,几个儿媳妇到了咱们家,这些年过年走娘家都没带过啥好的。今年让她们一人带十个白面馍馍一只野鸡一只野兔子回娘家去。”
梁秀正在旁边忙着往板车上装麦子,听了这话,微微诧异。
老苏家的日子不好过,这些年回娘家的时候,确实没有带什么能拿出手的。
可是,是个白面馍馍,那就是重礼了,何况还要加上一只野鸡和一只野兔。
“娘,您说的有道理。”苏老大也不是舍不得的人。
没条件就算了,现在有条件了,怎么也要给媳妇长长脸。
“就是不知道咱们红心大队的养鸡场今年会不会给大队里的人分几个鸡蛋。”苏老二歪着脑袋想着。
要是一个人能给分几个鸡蛋过年,家里的日子就更好了。
“咱们家六只鸡,每天都能捡五六只鸡蛋,都自己吃了,你还不满意?”苏奶奶瞪了一眼苏老二说。
“娘,看您说的,鸡蛋还有嫌多的?”苏老二忙道。
“二爹,以后,每天都能吃鸡蛋,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都能让您吃厌烦了。”苏小甜因听到这几句对话,笑眯眯地拉着苏老二的衣襟说。
苏老二一把将小侄女抱起来说:“哎,我听咱小甜的,等着将来鸡蛋吃厌烦的一天。”
这时候的苏老二可不知道,过几年之后,真的有鸡蛋吃腻的那一天,这时候的他,最多也就只是想着,小甜这娃会想而已。
就在社员们忙着磨面准备年馍馍的时候,李厂长亲自到红心大队来了。
他这一次来,是带着车来拉鸡蛋的。
因为快要过年了,作为一个讲究礼数的人,他也没有空手来。
鸡蛋糕厂的厂长,送人就送鸡蛋糕。
李长庆准备了二十多斤鸡蛋糕,对养鸡场辛劳付出的几个人表示感谢。
看起来一大包的鸡蛋糕,但分到每个人手里都不多,就两斤。
但也足够让这些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子们开心了。
乡下人家,大部分都舍不得买鸡蛋糕这样的糕点,有很多人更是只听说过鸡蛋糕,都没吃过。
像是常春芝,就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糕,眼下见了,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
“太感谢您了,李厂长。”
王香花被姑娘们推出来对李厂长表示感谢!
王香花十分局促地站在李厂长的对面,不自在地搓着手说。
“你太客气了,是我要感谢你们这么辛苦才将这些鸡养得这么好。”李厂长高兴得几乎要傻了。
要过年了,可鸡蛋糕厂的任务还差很多。
为了筹措鸡蛋,李厂长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好在最关键的时候,接到消息说红心大队的鸡蛋攒了几千个了,让他想办法来将鸡蛋运到县城里去。
这是当初就签订好的,红心大队不负责送货,要让李厂长安排人来取货。
王香花是个粗人,真不懂怎么和人沟通,就显得冷场了。
就在王香花十分尴尬的时候,苏长久来了。
“李厂长,您安排个人来就行了,咋还亲自来一趟?”苏长久十分客气的笑着。
这可是他们红心大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