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工业诸天> 第二十四章:凤凰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凤凰山(1 / 2)

凤凰山,位于答州县城城北,因其山势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得名。后世有诗云:

答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

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

张宇选凤凰山作为清时空基地,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外,还有文化因素。

答州古老的传说:古时候,答州来了一条龙,他在答城上空喷水把答城淹没了,人们没有吃的、穿的、住的,民不聊生,于是来了一只凤凰为了解救百姓苍生,与龙搏斗,最终凤凰取得了胜利。

凤凰怕龙再次破坏百姓的安定生活,于是就把自已变成了一座山,压在龙的身上。让答城人民安定的生活。

这传说稍微改改就跟大泽里的狐狸叫是一个性质了,已经深入答州府人心的传说都不用张宇过多宣传的,等以后起事了,弄个投影搞个凤凰飞天,然后再来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凤飞九五,重开大明之天。yyds。

已经和王三槐敲定了合作,张宇就在凤凰山里找了个平缓之地,开始布置板房和集装箱屋。

没过几天,王三槐的仆人王五带着数十衣衫褴褛的乡民从洲河进入了凤凰山,见王三槐没亲自来,张宇也不意外。福康安钓鱼钓了那么久,王三槐在乡里能富裕到现在没被清廷的馆吏抢个干净,没点脑子是不可能的。

见到山坡上的一群铁皮小屋,王五多少安了下心,至少眼前的大和尚不是钓鱼的,谁家钱多的烧了才会用铁做屋还放山上。钓鱼的话这饵下的太大了。

张宇昨天就收到了王三槐的消息,早已备好了几大桶的皮蛋瘦肉粥等着人过来了,跟着王五进山正惴惴不安的人群看着眼前的皮蛋瘦肉粥都不由自主的吞咽着口水,心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大师,这些都是被‘截粮官’诈去钱粮,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劳烦大师费心了。”王五恭敬的对着张宇说道。

“客气了,山路难行,难为你带路了,也来喝一碗热粥吧。”张宇笑呵呵的给王五打了一大碗粥。

看着碗里的皮蛋和瘦肉,王五也不拒绝,谢过之后和那些瘦弱的乡民们一起喝起了粥。

张宇为了让这些人安心,自己也盛一碗当着人群的面慢慢喝着。张宇也没多喝,意思到位就行,等那些乡民们吃饱喝足,张宇带着他们分房。

第一批的人入驻的是张宇定制的集装箱屋,看着小屋里面桌椅木床,还有两床厚厚的被子,每个小屋的衣柜里张宇也塞了两件80年代流行的保暖大衣以及其他配套衣物。看着小屋齐全的配置,从未享受过这些东西的穷苦乡民们纷纷跪地给张宇磕头。张宇连忙一一扶起安慰。

第一批乡民们总计52人,其中41人是妇女老弱幼儿,成丁男子只有11人,其中8人不是偏老,就是偏小。就3人算是正值壮年。

张宇也不挑,能有个起步的渠道就算不错的了。带着流民们介绍完房屋,还有公厕以及洗漱的公共澡堂。张宇让流民们去澡堂洗漱一番,将身上的破衣烂衫全部处理掉,换上张宇提供的服装。

张宇手里拿了一个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给王五解释道:“王五兄弟,我手上的是西洋玩意,能记录某时某刻的影像,这是山上的画面,我摄影了下来,你回头转交给三槐公子,请他放心。”

“是,大师。”王五恭敬的接过照相机和相片。

张宇教会了王五怎么用相机之后,看着乡民们在张宇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的开始新生活,王五兴致高昂的告辞离去,准备给王三槐报喜。

第一批乡民各自安顿好了之后,张宇指挥着成丁青壮们搭建板房为后来者做屋,等教会了机灵点的乡民怎么搭板房后,张宇又组织妇女们在山上种红薯。粮食这种大宗消耗品还是要自产自足的。

到了晚上,张宇也不闲着,带着乡民们认识简体字。工业时代的工人都是需要有些文化的,不然连当韭菜都不合格。

又送了几批乡民过来之后,张宇这边也热闹了起来,幸好是在深山里,清廷的保甲法无法在此范围内认真贯彻实施。再加上有张宇提供前期物资,山里的生活还是让安顿下来的乡民们颇为满意。

乡民们起初本来就是只剩一口气了,在乡里有名的王三槐的组织下,以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进了大山,没想到这里的生活比以前乾隆盛世里的日子还好。张宇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山里的乡民们中间也有了崇高的声望。

时间匆匆,又过了许久。张宇正忙活着带着乡民们收获红薯,这一天王三槐亲自带着人过来。张宇喜出望外,看来王三槐是快要上张宇的船了。

刚到张宇所在的山坡,王三槐看着食堂里的袅袅炊烟,还有乡民们淳朴的笑容,王三槐颇为感慨。

等张宇亲自来接后,王三槐惭愧的说道:“大师,三槐惭愧啊,之前还未曾细查,现在一查才知,乡亲们大多被那戴煌逼的几无活路,若无大师垂怜,东乡怕是要饿殍遍地了。

“王公子,不必如此,我做事也是凭着本心而已。”张宇笑着安慰道

“大师,不敢当公子之称,还是叫某三槐吧。”

“那三槐兄弟也别叫我大师了,我这和尚也是不想留那猪尾巴辫才当的,三槐兄弟还是称呼我本名张宇即可。”

“那我以后呼你宇兄弟了。”

男人之间从不矫情,一句兄弟就能让两人熟络起来。

“来,三槐兄弟,我带你四处看看,看看我这安排的如何。”张宇笑着邀请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王三槐也是笑着跟着张宇四处参观。

从早期的集装箱小屋到现在的双层板房,在王三槐眼中,这些屋子虽然比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