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出现过的太子殿下,对他应该还是比较认可的。
将他安排到更得当今信重的门下省,应该就是对方想要好好培养自己的安排。
若没有得到那位李姓同科的提前提醒,接到门下省的任命,何昌逸肯定少不了要对此多思多虑,误会这个安排的背后是不是存在什么用意。
毕竟他的情况特殊,身后还有一大家子,容不得他疏忽,按照上意行事,是他的唯一选择,所有理想与抱负都要为此让路。
可是知道现在的门下省,才是他那位皇叔更信重的地方后,何昌逸就安心多了,他知道这是对方对他寄予厚望,愿意给他提供最好的成长平台的安排。
从隔壁回来,见到表哥难掩激动的在屋里转圈圈,左书意有些不明状况。
“表哥,都说状元与榜眼的最好去处是翰林院,你和沈状元却都被分到门下省,这有什么好高兴的?而且沈状元对这个安排,看着好像也很满意的样子。”
表弟性子活跃,话也多,何昌逸不打算与他多解释。
“能留在朝中任职,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件好事,我既然已经确定要留在京中任职,你这边,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要么转入上京武院继续就读,或是设法在京中谋职,你意下如何?”
左书意连忙摇头,“表哥,见识一下这京中繁华就行了,我可不想一直留在京中,我还是回合城,罗教头已计划要将我推荐到夷北军,那夷北军的胡大将军是大驸马,治军有方,我去他麾下,前程肯定差不了。”
“自从合城与草原蛮族开始互市后,近两年西北边境安稳了不少,连胡大将军去年都回京中住了近半年,没有仗打,你就算去了夷北军,也只能跟着种土豆、修路,或是修城墙。”
对于边境居民而言,没有仗打绝对是件大好事,看看合城自打开启互市后,近两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繁华起来的发展速度,就知道这其中的好处。
可是对于有野心,想要在军中建功立业的人而言,也就没有了可以快速立功晋升机会。
哪怕以左书意的武院出身,进入军中能从旗长之类的小军官做起,晋升的速度也会很缓慢,上升空间更是有限。
左书意当然也知道夷北军的现状,这也是他没有选择接受教头的推荐,而是先随表哥进京长长见识的原因。
“可是这京中情况复杂,我可不想去上京武院,但是以我们这情况,又不好上窜下跳的谋职,要是让人误会就不好了。”
想到自己被安排到门下省的事,何昌逸身上压力大减,想事也不再那么瞻前顾后的犹豫。
“我们可以找那天送我们过来的林把总问问,看看城卫军,或是京郊大营招人都是什么条件,只要先在这些地方混个出身,以后再想转职,就方便多了。”
兄弟二人正说着,就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何昌逸打开门,就看到林进志带着几个人,拎着东西站在门外。
“何榜眼在家呢,咱们兄弟今天过来给您贺喜了,知道你们前些天肯定贵人事忙,特意等到这个时候。”
何昌逸赶紧拱手道谢,“有劳何把总惦记,在下感激不尽,诸位兄弟们快请进。”
林进志将手中的礼品放一半到身边兄弟手中,“让兄弟们先进去,卑职还要去给隔壁沈状元道贺一声,他可是我们青山州同乡,咱们这礼数也不能少。”
听到这人的坦诚,哪怕做的是左右逢源之事,也让何昌城好感大增。
“好的,在下这就准备酒菜,等到林把总忙完,我们今日一定要好好喝一顿,大家不醉不归。”
见左书意得了示意要出去买菜,正要进门的人示意了手中提着的东西。
“二位不必忙,吃的喝的都准备的有,不用再去买了。”
去隔壁沈家道贺的林进志没过去多久,便带着沈卓一起过来,两人手中还端着一个大食盒。
虽然此前只有一面之缘,林进志等人都是性格活络的,何昌逸与沈卓也都是没什么文武之分的人,双方很快就打成一片。
知道左书意曾在边城书隔院就读,现在有意在京中谋份职后,林进志随即道。
“武院出身的我知道,能文能武,朝廷不是要举行大招录吗?左兄弟可以去吏部打听一下,挑几个合意的职位去参考就行,若不能考中,我老林在京中也结识了几位有门道的人物,帮你在城卫军,或是京郊大营谋个名额,也不成问题。”
林进志说得大包大揽,实则也是因为这位是何榜眼的表兄弟,何榜眼是上边让他出面照应的人,这位的身份来历肯定也没什么问题,他才敢这么肯定。
“多谢林兄的照顾,我敬林兄一盅,林兄随意。”
何昌逸为表感谢,端起酒盅的一饮而尽,放下酒盅后,有些意外的问道。”
“这次的大招录不是只针对落试生员与博安女学的学子吗?”
林进志摇头道,“怎么会,后天在贡院就有一场初试,也就是海选,左兄弟若有武学的毕业证明,可以直接参加大招录,若没有,就需要先参加初试,我们兄弟今天轮休,明天做准备,后天要去考场维持纪律。”
左书意随身带有边城武院的毕业证明,可以直接参加大招录,这个消息着实让他惊喜不已。
“我们这些外边来的人,也能参加?”
“当然,这可是朝廷组织的大招录,不分户籍,听说这次放出来不少好职位,连京中一些名门千金们都忙着备考呢,又有那些落试的举人老爷们,竞争挺大。”
说到底,还是因为两家都是对京中不熟,打交道的也都是些同科,没太关注大招录。
又隐约听说参加大招录的是落第生员与女学的学子,他们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