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平立在一旁,稍稍佝偻着身子,神色愀然道:“武幸王不愿回烊国,莫非当真已经投靠了黎王?”
擎啸暗暗喘了一口气,意味深长道:“不管他的选择究竟是什么,我都必须要见一见他才行。”
“黎国这等是非之地,他是万万留不得的!”
说到此处时,擎啸的眼神突然变得跟刀一样锋利,就连神情也认真严肃了不少。
张希平从旁伺候,怯生生地问:“可武幸王既然不愿回来,我等又能如何呢?”
擎啸深邃的眼眸暗藏杀机,双手背过身后,道:“办法,信芝已经告诉我了。”
张希平的心中一阵触动,听得却是有些糊涂。
他微微抬头,向擎啸投去疑惑不解的目光。
只见擎啸忽然坚定了眼神,霸气侧漏道:“完成我们从前共同的夙愿,踏平诸国,使得天下处处是烊国疆土!”
“本王此次就顺势而为,发兵黎国。”
“他黎国敬酒不吃吃罚酒,首当其冲!”
张希平的心中一震,身子一颤,显然是为擎啸的决断所感到深深震撼。
然而烊国不是擎啸一个人的烊国,是文武朝臣的烊国,是黎民百姓的烊国。
发兵大事,擎啸尚且需要跟文武百官仔细商榷才是。
于是乎,到了第二天早朝。
朝上大臣上了一些鸡零狗碎的奏折,跟擎啸讲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繁杂琐事。
只可惜这些都不是擎啸爱听的,擎啸现在只关心发兵黎国之事,所以早朝的前半段时间他一直心不在焉、神游天外。
直至众臣无事上奏后,擎啸才从无限的遐想当中回过神来。
因为他知道,到了这时候,总算是该说正事儿了。
擎啸更把身子坐直了些,开口试探道:“除了这些之外,诸位爱卿可还有其它事情要奏?”
众臣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之间相互对视一眼,静默片刻后,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奏。”
擎啸暗暗一笑,心里想着,自己等的就是这句。
“好!”擎啸顿时来了兴致,情绪高涨道,“你们没事,本王有事!”
“相信诸位爱卿都知道,我大烊吞并六国的雄心壮志。”
“本王想施展这个抱负,已经想了不知多少个日夜。”
“而今我大烊兵强马壮,被人冠以’虎狼之师‘的美誉,故而本王以为,是时候了。”
“吞并六国,称霸天下,就在今朝!”
“本王欲以黎国为首,率先将其拿下,以壮我大烊之威!”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仿佛失去了体统,竟全然不顾规矩,当着擎啸的面议论起来。
此时此刻,朝上六部,文武诸官,便似鸟群,喧喧嚷嚷,争吵不休,好像完全没把擎啸放在眼里。
除了这些大臣以外,在场的还有四皇子擎舒昀,八皇子擎奋,剑客胡芒、张旭良等人。
只是这些人都默不作声,只静观其变,审时度势。
擎奋年龄尚幼,仅有九岁。
他想的没这么多,只是有些担忧擎啸,生怕他出师不利。
擎奋有时候会想,如果六哥和武幸王还在,又会怎样应对今天这个局面呢?
当朝上众臣喋喋不休之时,擎啸皱了皱眉,脸上闪过一丝极为不悦的怒色。
他一手握拳,置于嘴前刻意咳嗽了两声,摆出一副庄严肃穆的样子,这才平息了现场的物议沸腾之声。
众臣渐渐安静下来,却是纷纷低垂着脑袋,生怕擎啸怪罪。
擎啸情不自禁地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狭窄的缝隙,幽幽从嘴里吐出几个字道:“众爱卿如此喧闹,莫非是以为,本王的这个决断不妥?”
擎啸放眼望去,却见兵部尚书双手持芴板,出列道:“启禀王上,七国之中,虽是我大烊的兵力最强,可吞并天下之事,仍不可掉以轻心。”
“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
“即便是剿灭黎国这样小小的弹丸之地,也不得不徐徐图之,以免余下诸国联合起来,杀我大烊一个措手不及。”
兵部尚书说完,便有另一位大臣赶忙附和道:“回王上,臣以为,陈尚书所言极是。”
“因此臣附议,出兵之事,不必急于一时,更应观望时局,再做打算。”
说罢,余下众臣纷纷表示赞同地附和道:“臣等附议!”
擎啸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阴沉起来,心情越发烦躁。
他面红耳赤之下,恶狠狠地喘了一口粗气,进而略显不耐烦地喃喃道:“观望时局,观望时局……”
“这种话本王已经不知道听了几百遍!”
“你们这些大臣,畏首畏尾、畏畏缩缩,每次都用同样的话术劝谏本王!”
“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这样优柔寡断,那本王何时才能攻破六国,吞并天下?!”
“黎国和我大烊的整体实力悬殊,我大烊意图剿灭黎国,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此次拿黎国开刀,不仅可以震慑余下诸国,对我大烊而言,更是一个好的开端!”
“故而此事,本王心意已决,无需再议!”
“既然你们都反对本王成就一番大事,那本王就挂帅亲征,破了他小小黎国!”
众臣听到这里,脸上的神情可谓空前绝后的如出一辙。
他们猛地把头一抬,脸上尽是惊恐,口中更是连连发出惊叹之声, 似是对擎啸的决断感到不可思议。
好几位大臣都出列进谏。
他们皱着眉,苦着脸,齐声劝阻擎啸道:“王上不可啊!”
“王上三思!”
“王上三思!”
“还请王上三思!”
擎啸板着一张脸,一意孤行道:“本王想得很清楚,剿灭黎国,时不我待!”
“张旭良!”
“在!”张旭良俯下身去,双手作揖道。
“点兵,剑士二十万,剑修十万,剑莽一千,随我出征,征战黎国!”
“是!”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