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第359章 居安思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9章 居安思危(1 / 2)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个消息是大唐在美洲发现了巨大的金矿和银矿矿藏,还找到了一个预计储量超过八百万吨的铜矿。

仅仅是这些金银铜矿便足够大唐未来几百年的货币原料需求。

另一个消息是,琼崖科研所完成精炼铜的电解生产工艺研究,大唐的精炼铜产量将在两年内增加二十倍!

天元四年九月,第一家电解铜厂将在岭南投入生产,大唐将彻底摆脱精炼铜产量不足的困扰,铜制品的价格将大幅度降低。

第一条消息解释了朝廷金库中天量金银的来源。

第二条消息将铜币的稀缺性直接打破,让铜钱失去了作为主流货币的本身价值。

朝廷拥有天量的金银储备便拥有了稳定新币制的基础,即便是强行推行新币,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新旧货币的兑换,而且还有能力解决官发债券的兑付问题。

精炼铜的增产让琼崖侯府掌握了铜的定价权。

朝廷与琼崖侯府合作,强强联合,铜钱退出货币流通领域已成既定事实,民间想要拒绝新币制已经不可能了。

别的不说,只要琼崖侯府把铜价压到低于同等重量铜钱价值的程度,开元通宝原有的价值就会大幅度缩水,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不管琼崖侯府会不会这样做,提前把手里的铜钱换成与铜本身价值脱钩的新币都是避免损失的最佳选择。

关于铜币与银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的原因,吴正义也给出解释。

新币制是以黄金作为价值基础,如果国库的黄金大量流失,就会增加新币制体系下的货币兑付风险,降低朝廷对货币体系的管控能力。

无论是旧的铜钱还是新的货币,都存在着超发的可能,为了尽可能避免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新币制必须以黄金来作为最终的货币价值锚定物,朝廷才能以金币的流通判断出市场上的真实货币需求量,稳定住币值与物价,让百姓的生活和商业经营可以健康有序的进行。

至于说货币超发的后果,大家可以参考已经崩盘的债券市场。

人们总结吴正义的话,得出一个结论:

新币制的推行是为了大家好,要是不相信新币制,出了问题我和皇帝可是不管你们,别指望琼崖侯府会再出面收拾残局。

对于新币制,大部分人都在观望。

不过在债券危机时吃过大亏的海商可不管其他,他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没有后顾之忧的新货币体系的支持。

毕竟海贸收回来的很多货款都是各种货物,海商们处理这些货物要自负盈亏,新币制出现,他们就可以用比较稳定的货币参考来进行结算,让运营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

所以银行一开始兑换新币,海商们便积极响应,把手中作为暂时结算凭证的银行贷款票据和取款票据换成了新币。

朝廷宣布,所有朝廷官员和雇员的薪资发放都将是新币。

琼崖商会、长安商会、邮驿司、市舶司和各地府库先后宣布接受新币的商业交易结算、赋税缴纳、进出口结算。

很快,市面上便开始出现了大批的新币流通。

吴氏商行和李氏商行旗下商号更是宣布只接受新币作为交易结算货币。

两家商行,一个握着大唐商业的半壁江山,一个握着大唐六成的粮食交易市场,人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它们。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接受新货币,买生活用品和粮食都要先去兑换新币。

年底缴税时,更是人人都要去兑换新币。

在半强制性的推动下,到天元四年二月底,新币在市场上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二的货币流通规模。

可以说,币制变革已经成功了一多半,剩下的就是等待时间来改变人们的货币使用习惯。

吴正义搞定新币制推行,把李世民、李承乾、李恪、马周、刘席、阎立本、杜构、长孙冲、宋光和黑齿常之等人叫到一起分......不,是开会!

是开会总结讨论债券市场崩盘带来的惨痛“教训”!

至于说为什么两个海外雇佣军团的负责人也来了......当然是两人发布的那些不靠谱的海外开发债券!

虽然朝廷不追究了,但是他们依然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会议上,吴正义的态度十分嚣张,把李二骂成了老而不死的贪心地主老财,一脚踹翻了李承乾的椅子,把从头到尾没有露过头的阎立本骂的狗血淋头,一把年纪的马周、宋光和黑齿常之在他口里成了屁事不干只知道裹乱的猪队友。

李恪、杜构和长孙冲就更惨了,被吴正义揪着耳朵训了一个多小时,耳朵差点被薅掉。

可即便是吴正义如此嚣张,但是参会的人却都是兴高采烈,没有丝毫生气的样子。

没办法,吴正义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呀!

多到两个皇帝都要肝儿颤的程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