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第581章 一百七十多岁的人还会有更年期的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1章 一百七十多岁的人还会有更年期的吗?(1 / 2)

第五百八十一章

长安的人口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现在,放在朝廷众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想办法给长安瘦身,用人口、经济和生产资料的流失保住长安的国都地位。

二是迁都到别的地方,为大唐帝国选择一个新的都城。

第二个选择有两个方向可选。

要么在已有的城市中选择一个现成的城市来承担国都的职能。

用已有的城市来当国都,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缺点是会引起地方上的争夺和矛盾,还会影响到当地的整体社会和治理构架。

要么找一片开发程度不高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当做国都,优点是不用考虑地方上的反应,缺点是费时费力费钱,建立一座足以承担国都职能的城市不是一个小工程,需要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难以计数。

会议的结果很清楚了,朝廷必须做出选择。

朝廷做出重大决定有自己的程序,不能因为某人一拍脑子就去改变已有的规则。

枢密院和皇帝也不能直接做出迁都这种关系到大唐稳定的重大决定。

那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商讨吧!

皇帝下令大唐所有七级及以上官员和所有智库成员参与到研究讨论当中。

一个月后,参与研究讨论的人员要通过朝廷的专用线路进行在线投票,票决是否迁都。

一旦有效投票数量达到要求,在线公布结果。

超过七成赞成票便意味着大唐需要迁移都城。

这是大唐第一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投票来决定某件事情。

皇帝趁机宣布,朝廷日后凡是涉及到迁都、大规模军事行动、重大律法修订、疆土等关系到大唐命脉的重大事件都需要进行大规模投票来决定。

皇帝拥有是否发起投票表决的权利。

换句话说,日后若是有人想要在大唐做出什么重大改变,必须要通过皇帝的首肯才合法。

相应的,皇帝将各地陆军训练营的控制权交到了兵部手里,皇帝只能直接控制皇家近卫和一线边军。

这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交换。

皇帝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朝廷拥有了管理地方军事力量的权利。

双赢更多的是一种妥协。

皇帝向朝廷妥协,朝廷也向皇帝做了妥协,说不上谁沾光谁吃亏。

当然,自李承乾之后,也只有李飞能这样重新分配朝廷与皇帝之间的权利制衡。

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收回了当年李世民和吴正义给枢密院的权利。

他又足够的资本和力量来做庄家发牌。

可能以后大唐都不会再有皇帝能达到李飞的高度了。

不过这不重要。

李飞已经将中枢权利完成了分割,后来的皇帝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情况继续调整便可以了,不需要再做权利上的改变。

有人说皇帝这是在给平安公主铺路,说不定平安公主继位后还会收回朝廷的兵权。

因为平安身后还有琼崖侯府和整个琼崖系,还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力量决定朝廷的格局。

也有人说琼崖侯府不会允许那种情况出现。

因为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朝廷的决策当中,皇帝才没有能力威胁到道琼崖侯府的安全。

还有人说这是大唐一次前所未有的进步,大唐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不管外面的人怎么猜,怎么说,都影响不到大唐第一次的大规模票决的进行。

票决的消息一公开发布,那些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七级公务人员突然就成了香饽饽。

因为这个级别的官员虽然大多都在地方任职,甚至很多都在各处的冷板凳上坐着,等待鲤鱼跃龙门的机会,手中并没有多少权利。

但是他们数量众多,投票权重直接影响着票决的结果。

所以这些人很快就受到了各种拉拢,想要他们投出利于自己的一票。

不过这些拉拢的人很快发现,七级公务人员根本拉拢不了。

原因很简单。

这些七级公务人员因为长期待在地方任职,频繁流转于大唐的各级地方机构,与地方、朝廷都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朝廷认命的官员不在朝廷的管理之中。

简直是天方夜谭!

事实是,这些工作关系在地方,认命权利在吏部,但是调动的权利却是在皇帝和枢密院辅臣手里!

自从新的人员等级制度建立,六级人员以上的升迁调度全都要经过枢密院辅臣资料审核和皇帝的亲自批示才能转入吏部的高级官员名单当中。

换句话说,所有地方上的七级官员的命门全都握在枢密院辅臣和皇帝手里,其他人根本影响不到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