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都市言情>青春无悔,不负韶华> 目不暇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目不暇接(1 / 1)

王旭见我最近一直闷闷不乐的,好几次提议出去散散心,一开始我是坚决不同意的。

因为高中学生分为走读生和住宿生。走读生可以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放学后回家吃饭和休息。

但是住宿生除了每月放假休息两天,其他时间是严禁离开学校的,这主要原因是学校为了学生们的安全考虑。

当然了,学校教职工也是可以随便出入学校的。

办理走读生的条件是学生家庭住址离学校直线距离不能超过五公里范围。

虽然我是满足要求的,但是因为对在学校住宿有新鲜感,而且从小就没出过远门,所以想离父母远一些,感觉会自由一些。

原文^。@来^自于小说.

王旭的家虽然也在本区,但是离学校距离较远,不满足要求,只能办理住宿。

“晓华,你出来趟,我有事给你说。”王旭走到我旁边轻声说道,与他平时的风格截然不同。

“啥事,在教室里不能说吗,搞得这么神秘?”我疑惑的问道。

“你猜,今天是什么日子?”王旭故作神秘地问道。“什么日子,难道是家长探望的日子?不对啊,距离上次探望还不到半月时间。难道是你过生日?也不对啊,我记得你的生日在六月份。”我自言自语道。

“我猜不出来,你就别绕弯子了,快说!”我本来心情就不好,哪有这闲功夫猜哑迷呢。

“今天可是赶庙会的日子啊!”“对啊,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我刚才还纳闷学校外面怎么这么大动静呢!”我兴奋的喊出声来。

我们教室的南面是车棚,车棚是挨着围墙搭建的,围墙的外面就是举办庙会的马路。

赶庙会也叫逛庙会或者赶山会,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钱。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最后演变为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我们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一举办两次庙会,庙会规模很大,“赶集”在它面前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那场景真可用“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来形容。

那时候文化活动较少,除了过年以外,就感觉赶庙会最热闹。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

几乎家家户户白天去赶庙会买很多食材,中午或者晚上回家做一顿丰富的菜肴,一家人围在饭桌旁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唉,就算今天是庙会又有什么用,咱们是住宿生,不让出去的。”高兴了几秒钟后,我从美好回忆中回过神来,叹气道。

“不让出去,咱们可以溜出去啊,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疯了吧,万一被抓着,学校保安和班主任能剥了咱们的皮。”

“没事,你就放心吧,今天好多教职工都会出去,他们顾不过来,再说了保安和班主任说不定都会去赶庙会,哪还有心思管咱们呢。”王旭见我犹豫不决,立马用轻松的语气给我做思想工作。

“好吧,反正就出去这一回。”虽然嘴上答应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忐忑不安。

“咱们就跟着人流大胆往前走,目光直视,不要去看保安。”快到校门口的时候,王旭小声嘱咐我。

“就偷溜出去一次,运气不会这么衰的。”我强装镇定安慰自己。

因为今天出入校门的人员确实比往常多了不少,走读学生推着自行车,女老师大多推着电动自行车,男老师大多推着摩托车走出校门。场面比较混乱,学校保安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溜出校园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我长舒了一口气,捂着胸口平复下忐忑的心情,“真是吓死我了。”

“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有经验了。”“我去,你还想来第二回,下次我可不‘舍命陪君子’。”

刚走出校门,我们就被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一扫近日的阴霾,心情豁然开朗。

真的可以用“吃喝玩乐于一体”来形容,看的有唱大戏的、演皮影戏的、耍猴儿的、抖空竹的,玩的有塑料圈套玩具的、玩具枪打气球的,吃的有棉花糖、爆米花、炸年糕、水煎包、羊汤、烧饼等等,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们逛累了,就选了个羊汤摊坐下,大快朵颐地就着油条喝羊杂汤。虽然摊位环境看起来不太干净,但吃起来却十分美味,不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可以相提并论的,而且价格很便宜:一斤油条一块钱,一大碗羊杂汤才三块钱,还可以无限量免费续汤。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看了下手表,快到下午上课的时间了。

“已经一点了,咱们快走吧。”“着啥急,咱们再玩会儿呗。”王旭还是意犹未尽。

我又何尝不是,但经过思想斗争,还是理智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我的再三催促之下,王旭才恋恋不舍地和我向学校走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