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攸归家后,先去拜访了自己的师傅,张御厨。看望了自己幼时的女红师父。
然后休整了几日,陪陪长辈亲人们,还有一群可爱又淘气的侄子侄女们。再和君母一起由仆人驱车到君攸名下的庄子上看看。
她名下有好几处庄子,君攸准备挑一处或者2处适合的给年迈的宫人们修建养老院。
她没忘记之前的许诺,准备建好后,就把人一一接来,现在都在君父名下的庄子里暂住。
几处庄子君攸都一一实地考察了一番。最终选了2处庄子,一处修建一下给现在出来的宫人们居住;
另一处留给多出来的和那些以后出来的宫人们居住。毕竟一处也住不下。旁边还要修出给来听课学艺的孩童或者大人们的场地。
君攸准备按照当地的审美和实际需求相结合,请专业建造庭院的人员来一起商量设计出美丽又方便的别院形式的庄子。
还要在周围围上围墙,保护居住在里面的人们的安全。
宫人居住的地方建成现代养老公寓格局,教授学识的房屋都建成二层小楼,一层用来给大人传授手艺,一层用来教孩子们识字。房子都是青砖瓦房,尽量让房子耐久度高一点。
庄子周围都有田地,小山和河流,宫人们没事也可去种种地爬爬山当锻炼身体。
安排好房屋建造后,宫里阳子公公让人传话说他已经安排好宫中事务,再过几日就可以出来了。
君攸连忙去自己名下的别院看看,让下人仔细的清扫归整妥当。又添置一些公公能用到的东西。就等阳子公公出宫了。
过了几日,阳子公公出宫的日子到了。由君父和君大哥带着君攸去接阳子公公。
一来阳子公公现在也是二品公公,品阶高;二来君攸要给她养老,辈分上和君父一个辈分。加上宫中对君攸多有照顾,君家君父亲自来接,以示尊重和郑重。
接到阳子公公后,先回君府拜访一下君祖父和君祖母以及其他亲人。然后和君攸一起到君攸的别院居住。
君攸的别院在没出宫前由君攸设计,君父找人建造,现在已经非常附和君攸的心意和当地的审美,住着很舒心。阳子公公看见精心设计的环境优美,亭台楼阁精致的别院,很是满意。
之后阳子公公带着君攸去看他准备送给君攸的美玉珍宝,绝版的古画和古籍,以及成箱的金银财宝,房契地契。
君攸表示宫里真有钱,如果可以自由出入,我也可以再干几十年!
阳子公公说这些都是君攸的,随便她处置,只要留够自己和他花销养老的钱就好了。君攸推脱了几次,看公公是认真的,都生气了就收下了,
然后皮了一下,和公公说道:“哎!本来就是和公公客气客气,公公怎么不坚持几下,这钱收的我的不好意思了!嘿嘿~!”说完君攸拔腿就跑出屋外,高声喊道:“公公我去别处看看!等下回来!”
“你个臭丫头!你给我回来!”生气的阳子公公瞬间被气笑了,真是个淘气的丫头,还没长大!等下回来再收拾她!
看完之后的某天,君攸带着君祖父和君父去到存放这些财物的地方,把这些金银财宝,古籍古画等给他们看。
炫耀自己现在多有钱,嘚瑟的嘴脸君祖父和君父都看不下去了。心里直翻白眼,对自己说:“自家孩子!自家孩子!自家孩子!孩子大了,不能打!”
然后一气之下把看好的想要的古籍古画拿了好些回家放进书房和自己的私库里。
君攸虽然无所谓,这些也带不走,未来都是给君家的,但是现在还是很难受,嘤嘤嘤!自己的宝贝!让自己嘴欠!哎~!不过,下次还敢!嘻嘻!
随后就由大侄子(15岁)和二侄子(13岁)陪同去京城周边义诊,有侍卫和奴仆跟随保护。
虽然现在朝廷还算清明,百姓的生活大都能饱腹。在君攸现在这个朝代,辣椒,玉米,红薯,这些高产粮食已经传入国内,并被朝廷推广,百姓已经普遍种植。
但是生病对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负担。平时都是小病能忍就忍,等严重时往往已过了最佳问诊救治时间。
君攸就是想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加上是女子身份,便配药遮掩其容貌和身形体态,穿男装以男子身份去周边义诊。
(1、辣椒:明代时期辣椒传入中国。
2、玉米: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
3、红薯: 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4、土豆: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后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国境内最晚传入却用量最大且最广泛的香辛料。
明《草花谱》记载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国人都在长江下游,即所谓“下江人”。下江人尝试辣椒之时,四川人尚不知辣椒为何物。
有趣的是,辣椒最先从江浙、两广传进来,但是没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却在长江上游、西南地区泛滥起来。)
一开始来的人不多,但是听说是义诊后,本着不看白不看的占便宜心态过来让君攸把把脉。
君攸也不着急,就当给他们检查身体了。还真检查出好几例隐藏的病例,一开始没什么,拖久了就会成为大病的病例。
君攸一一为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