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备受子兮推崇的义弟?来手谈一局。”明兴帝指着被整理好的棋盘对君攸说道。
“诺!草民遵旨!”君攸行礼后淡定的坐上位置,与皇帝对弈起来。
“嗯,颓势已现,寡人此局不敌也。不如吾等双方交换位置,你来解此困局。”明兴帝自知棋力不敌君攸,便耍赖和君攸交换位置,接着下棋,让君攸替他解此困局。
“额!果然不愧是子兮看重的义弟,果然风姿绰约、才貌双绝潇洒美少年。”明兴帝看着自己又成颓势的棋局,放下棋子说道。
皇帝和郑清的棋力都不错,碰到优秀的君攸,也只能甘拜下风。
明兴帝是一位知人善任、政治宽和的开明皇帝。整个国家被治理的井井有条,睦邻安边。
“陛下谬赞了。”君攸谦虚道。
“听说郎君稚龄8岁,允文允武,不如寡人来校考与你。”明兴帝好贤求治,想校考下君攸的才能。
“诺!”君攸镇定地回答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
明兴帝天文地理,四书五经各个方面都校考了君攸。一开始是校考,之后开始询问,很快被君攸独特先进又实用的论点所吸引,从而开始请教起来。
郑清一开始还担心义弟君攸年纪毕竟还小,怕做的不好,而惹皇帝生气,一直在想万一出事,自己怎么让皇帝消气,从而解救自己的义弟呢。后来却也加入讨论,并对君攸的博学多才而折服。
“天佑(君攸自己起的字)果然是钟毓灵秀之俊才。子兮是寡人嫡亲表弟,尔既然是子兮的义弟,也就是寡人的义弟。
古有曹植七岁作诗,甘罗12岁就官拜上卿,我观义弟思维敏捷、异于常人也不差他们什么了。以后与寡人也是一段君臣佳话!”明兴帝仁厚礼贤、求贤若渴的心被君攸的足智多谋高高挑起,完全忘了君攸是郑清的义弟。
“天佑已经单特孑立,盖世之才,不必在去科考,耽误为朝效力的时间。现寡人征聘天佑为侍中,兼花郡知府,致力改善地方。”明兴帝说道。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有四种方式:一、察举制。二、征辟制。三、九品中正制。四、科举制。君攸这种就是征辟制。
征辟制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三公以及太傅、大将军府)或地方政府的官吏(州牧或郡守)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汉时人也称为辟召、辟除。辟召制在东汉尤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贤才为荣,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凭为重。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
这里就是由郑清推举的意思。
“谢陛下!......”君攸磕头谢恩道。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降,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其此之谓乎),在这个朝代,还在沿用。
之前因贪官案牵连,朝廷进行了一次大换血,空出很多官职。其中不乏高官职位,君攸现在得到官职就是如此情况。
明兴帝说完,便拟旨公告天下。后又宣召大臣进宫,宣告此事。
大臣们进宫后,看到皇帝竟然征聘实岁只有6岁的垂髫小儿如此重要职位,纷纷反对,感觉皇帝胡闹。
明兴帝等所有人说完,安静下来后,便把刚才他们讨论的话题和君攸的论点说与群臣听。并出题让君攸与反对的人开始辩论。
辩论双方你来我往、舌剑唇枪、出口成章,针锋相对;君攸以一人之力力战群雄,妙语连珠,一语破的。讨论中往往语出惊人,论点惊艳众人。
渐渐地,诸位大臣也被君攸的聪明才智,年纪小小,却气度非凡所折服,从心里认可了明兴帝的旨意。认可明兴帝还是尧鼓舜木,爱才若渴、知人善任的好皇帝。
至此,君攸横空出世,跨过科考和历练,直接被任命侍中,正三品高官,可谓是一步登天,意外至极。
“牛逼!君君你厉害了!直接一飞冲天了啊!这样你就能更早的把后世那些先进的科技等适度地慢慢拿出来,改善民生了啊!”小可爱激动的说道。
“我一开始也被皇帝的操作给整懵了一下。不过这个皇帝挺不错,是位好皇帝。朝中大臣也都是人才、好官。看来小可爱带我来的是一个好的时期。”
“哈哈!这也是君君本身就非常优秀的原因啊。加上君君你没发现吗?每一次你做完任务,功德都会增加你的气运,气运强大,办事就会事半功倍,运气越好。这次你能这么容易达成所愿,就是气运使然啊!”小可爱说道。
“哦?是这样。做好事已经是我本能。一时没注意到。加之本能中是走科技路线。像气运这种比较玄幻,看不着摸不着的东西,会下意识忽略。”君攸解释道。
“主播6666!这都行!”直播间观众A说道。
“真是出乎意料啊!突然很看好这位皇帝!知人善用,不错!”直播间观众B说道。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