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时光飞逝,很快5年过去了,君攸又被朝廷派遣别处任职,真真是要物尽其用,发挥君攸最大的价值了。
古代没有官员要任职多久的说法,随时上任随时下岗,还有的小官一辈子不动也是有可能的。一般新皇登基,会进行一次大的变更,主要是朝廷高阶官员。各地高阶官员换了之后,所管辖区域内大概率也会变更。
官员有一套考核制度,叫做铨叙,考察德、才、公、勤等方面,德就是否德高望重、是否积德(做善事,如修桥、补路等);才就是才华、能力;公就是公正、廉明、忠诚;勤就是是否办实事。铨叙一般是官员履职起,第一年考察一次,第三年考察一次,之后每三年都考察一次。
铨叙之后,朝廷吏部会综合各地的数据分析,研究出政绩,至于职位的升降、罢黜等方案。督抚等级的地方大员的话,因为怕坐久了形成割据势力,需要经常更替。
但是这次的派遣赴任,君攸却是心甘情愿,甚至感觉明兴帝的举动和信任。此次君攸被皇帝夺情,让君攸去任职的地方,包含君氏真正的族地,上来村所在地。君氏所有族人激动万分,纷纷伏地往京都方向磕头,感谢皇帝的圣明。
君攸现在身居正二品巡抚兼右副都御史,正阳国公(正二品)。
在朗国爵位封赐,王爵唯皇族、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国公爵位没有意外的话是君攸此生最大的爵位封赐了。
从君攸穿越到这个世界,5周岁遭遇天灾,带领族人逃难,迁徙到花阳郡,再到被明兴帝征聘为官,至今已经过去十载。
回到族地,经过天灾的肆虐(先旱灾,后洪灾),族地满目疮痍,荒无人烟。族人们只按照记忆,大概找到了上来村的位置,上面布满杂草,一点也没有人烟居住过的痕迹。
“呜呜呜!归家了!归家了!离乡背土多时!流落他乡!现在游子终于归家了!”大爷爷等老人痛哭流涕的跪在之前祠堂方向说道。
“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得也离乡背土。现在,游子归途!”
“呜呜~爷爷!”
“爹!”
......归乡的老人太过激动,哭昏了过去,被晚辈一一抬到一旁医治。由于君攸无偿献出医术,及朝廷的重视,现在朗国医者基本普及,君氏族人更是如此,基本人人会习字,普通医学常识都懂一些,还有一些学的不错的医者。
过了好一会儿,回归故里的激动情绪基本发泄好了后,人们开始整顿建设故乡。
让君攸惊喜的是,听闻大名鼎鼎的朗国‘青天富贵大老爷’君攸,被朝廷派遣回故乡任职后,很多当地的迁徙出去的灾民,纷纷返回故乡,给荒无人烟的故乡带来的人气。
其中还有很多受过君攸暗中帮助过的灾民,百姓们对于君攸充满了信任,以及对当年君攸师父的帮助,深深的感激。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好好报答君攸和其师父。
就这样,君攸用了三年,把家乡治理的富裕安康,城镇里甚至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效果。
三年期满,明兴帝感觉君攸历练已够,便迫不及待的把君攸调回京城,官至从一品少傅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正阳国公(正二品)。
此时的君攸已经19周岁了,在古代很多已经娶亲生子,孩子早的都可能会喊爹爹了。
由于君攸过于优秀,也及早与长辈表明想去京城娶妻,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去京城任官。不想未来妻子远离家乡,还是去京城选择吧。
君家长辈却认为君攸说的有道理,京城的贵女比较多,更能配上自己天神下凡般的孙儿,加上自身的见识有限,害怕拖累孩子,所以一直任由君攸自己安排。并在别人相亲时以孩子年纪小等理由帮助君攸推脱出去。
君攸回京之时,不知是谁走露了风声,导致君攸刚进京都城门,就被官道两旁围观的人们吓了一跳。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天下不光传遍自己为官拔葵去织、福禄双全的美名,随着年龄的增大,俊秀绝伦的外表也被天下传唱。
自古人们爱美人,对美的追求,从古至今都非常疯狂。对于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单身并且传说貌比潘安的郎君,那就更疯狂了。
整个京城的女性几乎都出动了,未婚的少女充满幻想的想看梦中情郎君攸;已婚的为自己未婚的亲戚姐妹相看(都是借口,就是想看美男);男的是为了保护自家女性,对看帅哥凑热闹也很感兴趣......
最离谱的是,还有很多崇拜君攸的男女老少,不远千里的来观看君攸。
整个京都是挨肩擦背、人满为患。弄得君攸以为走错了地方。
在君攸坐在马车里,等待过城门,去宫中拜见皇帝,汇报自己的工作时,就听见一声惊呼,然后自己的名字便被很多人大叫出声。
以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便询问侍者,侍者却说:“回禀大人,这是京都百姓得知大人回京任职,过于崇拜大人,便自发自的聚集在街道两旁,希望可以见神颜!”
“嗯?他们怎么知道我今天到的,而且人多很危险,让大家散了吧。”君攸担心的说道。
“恐怕不行,刚刚有人传话,命小人请大人出去骑马游街,让京都百姓一睹大人美貌......还让小人把此物给大人看,说大人看了就知道是谁。”
君攸看了属于明兴帝的身份信物,顿时无语。这种事情,当朝皇帝还来凑热闹!深深怀疑,自己今天回京述职的行踪,就是偶尔小孩子脾性的明兴帝透露出去的!
此时在预定好的包厢里的明兴帝,兴趣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