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快穿之随心生活> 第144章 逃荒路上,我带着全家基建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逃荒路上,我带着全家基建60(1 / 2)

就这样,朗朝的女子地位得到极高的提升,甚至在太子上位,君熙当了皇后之后,女子终于在一群人的努力下,得以在朝中为官。

关于古代近亲结婚的影响与危害,只能说,大环境下,君攸无能为力。

在古代,越是社会阶层较高的贵族和皇室成员,越是推崇近亲结婚。尤其名门望族的子女,有的一出生,就已经被安排好结婚对象了。

当然对方必然是门当户对的家庭,这就是所谓的政治联姻或利益共同体。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内核反映出的却是当时每个阶层的局限性。

首先,贵族阶层热衷于近亲结婚是为了稳固阶层,同时防止资源流失。

联姻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利益共同体,以稳固“裙带关系”。毕竟“伴君如伴虎”,哪天运气不好遇上麻烦,即使位置不保,也多条退路。

就如《红楼梦》中所展示的那样,贾府一面把女儿送进宫做妃子,用以稳固“皇恩”;一面联合几大豪族,互相联姻,希望一旦“天塌了”后,可以抱团取暖,有个回旋的余地。

另外,民间的近亲结婚考虑的就不是保住资源的问题了,毕竟升斗小民本就没什么资源。所以百姓的婚恋,更多的考虑的是成本和产出。即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基础上,如何降低成本。

在交通,通讯,媒体远没有现代发达的古时候,娶一位生活在常规步行距离范围以外的新娘,成本有时候是难以承受的。

为了缩减相识成本,交通成本和了解成本,娶一位或嫁一位离得近,知根底,懂为人的伴侣。无疑会被婚姻的决策者所青睐。

参考古典戏剧中的爱情桥段,例如评剧《花为媒》。男主之一的书生,就是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而无法自拔,非她不娶。

双方父母知道了以后不但没有反对,还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可见当时的世俗对近亲结婚习以为常,并采取了包容的态度。

然而,这么多表哥表妹喜结良缘的佳话,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却很少出现畸形儿呢?现在回过头看,普遍的猜测有两种。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表亲”与现代的表亲含义有差异,在当时来说,并非所有的表哥表妹都是母系三代以内的血缘后裔。

很多其实是“攀亲戚”的说法。如果是这样,和一位几乎等同于陌生人的“亲戚”结合,生下的孩子就不会有畸形的危险。

其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使表哥表妹结合不幸生出畸形后代,也不会被记录在古代文献里,这样也自然不会流传下去,为后世所知,夭折的后代也会被悄悄处理掉。

其中固然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考量,更多的是无奈。伴随着此类事件的多发,慢慢变成麻木。

很明显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下一代不健康这个结果,跟近亲结婚这个原因联系起来。即使生出了不健康的婴儿,甚至幼儿夭折,也无法撼动当时的婚姻制度。

固然当时民智不高,但究其原因自上而下对于人口的需求是重量不重质才是关键。

古代的帝王也非常鼓励早婚,甚至有的朝代规定,女满十七岁,男满二十岁,不结婚父母入罪。生孩子无论男女,都有补助。生两人有赏,生三人国家帮你养。

可见在倡导生育数量的时代,生出的孩子是否健康,并没有受到太大重视。或者说在“国家兴亡”的大旗下,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并不在统治者考量之内。

而现在,封建社会,君权统治的大环境下,君攸只能通过科技手段,与医术相结合,给女儿与女婿配药,让他们的孩子得以避免意外发生了。

大女儿出嫁后,二女儿也到了要定亲的时候。对方是位武官。年纪轻轻已经是正四品官员了,前途无亮。父亲是正一品将军。家世相当,门当户对,孩子嫁过去不会受苦。

二女婿一家子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有着武将的豪爽性格,很好相处,人品过关。是经过小可爱扫描分析过的。

男方也承诺四十无子才纳妾,检查过双方的身体后,君攸就放心的同意了。

二女儿订婚后,成亲嫁人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君攸感觉女儿刚订婚,就到了结婚的时候。

老父亲君攸饱含不舍,强忍着泪意,看着二女儿出门。从此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虽然回娘家还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不能在自己身边嬉笑怒骂,撒娇长大了。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媳妇,要承担起她的责任了。顿时君攸感到了一阵怅然。

随着女儿们的出嫁,最小的两个孩子也长大成人了,到了改成亲、说媳妇的时候。

给儿子娶媳妇,君攸就不怕了。腿不酸了,腰不疼了,成天享受着被众多家里有适龄女儿的人家的人家的恭维与试探,仍然不动如山,微笑已对。

......

“娘,我看上了君家的君知,你做好准备,他应该和家里长辈说了,近期会来提亲。”一位模样娇美,气质知书达理的少女,羞涩地对身旁的母亲说道。

“嗯?是君家的人?君大人的二儿子君知,是吗?”一位美妇人惊喜的问道,

“嗯!”少女低着头,羞答答的肯定道。

“哈哈哈!妙啊!还是我女儿争气,找到君家的优秀男儿为夫婿。这样我与你父亲就不担心你以后的生活了。”说完让下人把一叠准备相看的各家未婚男子的画像与资料,送给族里其他人需要的人家用,自己家是不需要了。

看着天真漫烂,长像随了自己的小女儿,仿佛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当年棋差一着,晚到一步,没嫁给曾经最仰慕的男儿,现在女儿嫁过去,也算是圆了自己的心愿。

不过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