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盛唐风流> 第684章 白宋的构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4章 白宋的构想(1 / 2)

晴儿制定了新的方向。

白宋不想打击对方积极性,没有说出构思之中的最大问题。

养花是好,但周期太长,产生收益至少要到两年左右。

钱庄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两间时间能解决的。

钱庄要摆脱资金周转的问题,填补财务上的空缺,短期收益必不可少。

但钱庄的空缺很大,一般的短期收益项目根本堵不上这个窟窿。

白宋将心思转移,思考到底如何解决钱庄的问题时,逐渐发现了事情比较棘手。

晴儿累了,坐在一张老旧的躺椅上睡着了。

白宋守在一边想了很久,最后还是从晴儿写下的老三样中找到了灵感。

短期收益,只有房地产能做到。

白宋拿来了长安地图,将城中所有的贫户区圈了出来。

长安的贫户区较少,按照蓟县那样的大刀阔斧改造不现实,但是要将全部的地皮都吃下来盖房子,耗费不必蓟县的西城改造少。

相反,耗费可能是蓟县的十倍甚至百倍。

在长安炒房产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天子脚下,各种大人物都盯着,不如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山高皇帝远,可操作性的空间更大。

白宋盘算了一下,如果狠一狠心,在长安赌一把,赚钱的概率不大,至少赚不了打钱,甚至可能会亏钱。

而钱庄的窟窿迫在眉睫,必须想想办法。

最后,白宋打定了主意。

要在长安城卖地盖房,只需要找各坊市辖官,又辖官上报四方衙门签字即可。

但白宋要买的不是一处地皮,所需甚多。

类似的情况还没出现过,但根据六部的职权划分,这事儿应该跟户部和工部相关。

这将是个大动作,贸然去说肯定要吃闭门羹。

其中少不了一些关系打点,而到底要走那条路,白宋没有头绪。

于是白宋到了虞府。

在京城的关系网中,白宋更相信虞世南。

虽然虞世南现在已不再京城,但虞季和虞青青还留在城中。

见到白宋来访,虞季有些惊讶。

听闻白宋所求之后,虞季给白宋介绍了工部侍郎蒋正。

此人是虞世南的门生,更是虞世南集团的坚定拥护者,白宋去找他商议绝对没错。

在到工部,蒋正亲自接待白宋。

这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官,位置不小,但名气没有,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仕途已经到头,所以无欲无求,甚至极少来工部当班。

见到白宋,蒋正十分热情,也十分客气。

显然,作为江淮集团的核心,白宋的大名早有耳闻。

这是虞世南的关门弟子。

最近长安中已有消息在流传,这个永不为官的小子将要出任太子少师。

现在整个长安的官员就明白了,叫白宋的小子的舞台不在现在,而是在未来。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小子的未来无可限量。

蒋正和白宋见面十分隐秘,白宋感觉有些小题大做,但蒋正有自己的思量。

现在京城很多人只闻白宋其名,不见白宋其人,他不想白宋的身份暴露,也就避免了更多的人上来献殷勤,减弱了自己的存在感。

在工部的一个单独房间里面,白宋说了自己的想法。

蒋正听白宋要在长安大肆囤地,眉头就是一皱。

先不说囤地要多少钱,上头的人对此会有什么想法。

单单是白宋冒出这样的问题就很有问题。

白宋是少师,以后要担任朝廷大员。

当官的都知道,要离商远一点,以免落人口舌,更要避免落人把柄。

但现在白宋还是一介平民,不过一个秀才的身份,现在囤地也是人家的权力。

蒋正思量了很久,问了一声:“你当真想好了?”

“想好了。”

“你要买哪些地,给我看看。”

白宋拿出了地图,对方一看地图上的圈圈点点,一下瞪大了眼睛。

“这么多?!”

蒋正想到白宋会买很多,但没想过会买这么多。

心说我了个乖乖,你小子逗我玩儿呢!

这么多的地,就算是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挥霍。

“就是这么多。”

蒋正后背汗都下来了,有些尴尬:“这个……涉及的地方太多,就算是本官也不敢向你拍板,如果真的要买,需要请示尚书大人。”

白宋早就想好了这一点,很平静地点头:“还请蒋大人给草民牵条线。”

说完,白宋拿出了一张钱庄的银票塞给了蒋正。

蒋正没有接:“白宋,你这算什么?我们都是虞老的门生,你是我师弟,自家人还讲这些?”

“正因是同门,更要讲究一些,我有钱不给自家师兄,难道还要给外人不成?大人拿着便是,只此一次,以后劳烦时,大人想要也不给了。”

头一次见人把贿赂说得如此轻松,蒋正也乐了,没了负罪感,把银票塞到了兜里。

“难怪虞老对你格外看重,今日一见就是不同。不过,我可以传话,但在尚书大人面前,千万不要使这种小聪明,尚书大人不喜欢。”

“明白。”

工部尚书张亮,未来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相对李靖程咬金之流,在史书之中存在感更低,在白宋的记忆里,是此人揭发了侯君集谋反,但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

对白宋而言,这是他素未谋面的伯乐。

因为张亮的书信,白宋破格定为秀才,才有了京城之行,才有了白宋之前所遭遇的一切。

贞观六年,张亮的年纪比白宋想象中要年轻很多。

白宋以为他也是跟李靖一样的老头子,实际上却是个不满五十的中年,看气色更像是四十出头。

张亮对这个写下治水篇章的年轻人记忆犹新。

听到白宋的名字,对方最先想到的不是太子少师,也不是永不为官,而是那篇在乡试上的考卷。

白宋到了张亮面前,发现对方正在看着什么。

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