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勇一整个就没说话,他给林豆儿这一套整快自闭了。
知道这俩兄妹聪慧,可没想到自学都快超越自己这正经读了几年的人了。
等他缓过劲儿来,提出想带着林豆儿再到县城里转会儿时,林豆儿已经买好笔墨,和自己爹又侃侃而谈一番,准备回去了。
“智勇哥哥,你同我爹娘说了不回去了,那你就留在县城温书吧,张伯带我回去就成。”林豆儿贴心地提醒看着突然十分稳重的方智勇道。
方智勇:……
虽然……但是,好像是该多温温书。
笔墨一共才花了150文钱,抄书的册子家里有,余下350文林豆儿自然啥也没买,就动身回村了。
其实她还想去成衣店瞧瞧的。
大姐的香囊帕子,只偶尔在镇上卖卖。
头一次卖是大哥大姐同去的,他们也问过,收不收特别些的花样子。那老板“真诚”地拒绝了,但还是答应收大姐帕子、香囊多两文钱。
哪知,转头就拿去给自己的绣娘打了版。
二堂姐年节回来说起县城的新花样,把林豆儿气得半死。
也因此,林豆儿对镇上印象可说是十分差。
林苗儿则更心疼妹妹的一片心血,她设计的花样可真是别出心裁得很,不知是熬了多少时间才画出来的。
好在那时,她的绣技还不甚成熟,所以就卖了那一回。后面不是布料十分富余,他们也不卖了。
卖也只做类似的花样。
林豆儿相信,县城的奸商虽然更多,但目光长远的也更多,她大姐如今技法成熟,她的绣品销路必定会很好。
不过今日还是算了。
三哥就快能去读书的消息更要紧,她今日办了这样一件大事,下回来县城定然轻松许多。
回了家,爹娘兄长都还未回来,林豆儿便先找了大姐,分享了今日事的重点。
林苗儿听后,激动得绣花针都要掉了!
“小妹,你真是咱家的小福星啊!你不花钱就将小弟送进了县里的学堂,咱爹也定然能跟着重拾自信的。”林苗儿说着说着,还红了眼。
老爹是大家一年年瞧着愁闷的。幼时,他明明还是神采飞扬的模样。
“哪是我送的呀,那是三哥勤奋,对了,咱还得感谢智勇哥哥呢。”林豆儿也激动不已。这兴奋劲憋了一路,可算倒筛子上了。
“对了,大姐这儿还有余料嘛?给三哥这两本册子绣个书皮如何?也好弥补些里头的简陋。”毕竟里头纸张虽然不差,可到底有些墨痕或折痕。
林苗儿眼睛一亮,迅速找了合适的布料,迅速动工,并头也不抬道:“我这快得很,必能在小弟他们回来前做好。”
见大姐投入了工作状态,林豆儿便没提还是想法的事儿了。
等下回去县城再说。
…………
…………
天色几乎全黑,爹娘才带着三个兄长回来。
一进屋,没等爹娘问今日之事,林豆儿便神神秘秘的从身后掏出两本用青色棉布裹着的册子,郑重地递给林子博,煞有介事地开口道:“三哥,爹娘说,这两年收成不好,你的十岁生辰都没有吃顿肉,今日爹娘遣我去县城,给你挑了份礼物做补。书皮是大姐赶了两个时辰做的,上面的桂树即是你的生辰树,亦是我们对你的祝福。”
布上的桂树是林苗儿早就绣好的,原就是打算等小弟生辰,给他做两只新香囊。
李慧兰听了,瞬间红了眼,心道:想不到夫君平日那么忽视子博,竟然还记得子博十岁生辰之事,交待豆儿这么温暖的话。
林之祥:???我早上的话,夫人难道没听到?
林子博一脸懵地接过底本,看清上面《论语》和《汉书》两词时,眼睛里顿时溢出了惊喜。他没想到,阿爹竟然花钱给他买书了!
他微颤着手,打开了书,却是一片空白。
林子博:???这不是熟悉的抄书底本吗?
合上书,林子博又看了一眼书皮。大姐为何精致地做两个书皮包着,连书名都绣好了。不知为何,他的心隐隐感到有什么东西在跃动,正欲破茧而出。
见自家三哥只懵了一瞬,眼神反而渐渐聚光,林豆儿真想为他的敏锐竖起大拇指。她变戏法似的又拿出了两本书,表情更加得意。她当着大家的面翻开其中一本,上面是工整的注解。
“三哥,这是第二份礼物。我今日随智勇哥哥去了他读书的‘九思书院’,这两本书,是他的老师,王夫子借给你的。他说叫你好好研学,看完了还可以去与他换书。来年,他等你去考书院。若能考上,那你便在闲时为书院洒扫,束脩,可免。”
其他的话,或许只冲击着父子俩,最后四个字却让一家人都呆住了。
家里是供过读书人的,当然知道读书贵。更何况是县里的书院。
林豆儿也没耽搁,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今日的经历,顺便给自己申请到了每次陪三哥去县城的名额。
一大家子,这会儿才意识到往日里一贯沉静的小弟原来已经有这么多学问了,更震惊他们始终护在身后,从不让单独行动的小妹是如此有魄力,有本事。
虽然林豆儿讲述时刻意避开了她的一些对话内容。
但林子博心里也清楚妹妹为这件事付出的心思。没有她的推波助澜,父母不会想要给他补一份所谓的生辰礼,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一切。
他会把这份情谊牢牢地记在心里。
今日晚饭,大家吃得格外愉悦。
这是林豆儿十年来,头一次感受到老爹如此不受控的激动。
家里如此清贫,可父母兄姐却因为出生时那点自己一定不会记得的磨难,十年如一日地把自己放在心尖上宠。
六七岁时太小,前面两三年家里又格外难,这才不得已将三哥读书耽误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