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户部那帮人被南梁军给杀了,而且整个户部还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还不止呢?我听说,南梁军还把户部那些官员的家给抄了,不但自己脑袋搬了家,还连累了自己家人。”
“不过户部那帮人干了什么啊?”
“听说户部的人组织了一起刺杀行动,打算刺杀樊将军。”
“不会吧,户部那几个软蛋居然有胆子刺杀樊将军?”
“谁知道呢,反正户部那帮人都已经被杀了。”
……
董祎听着四周传来的议论声,心里却是十分担忧。
虽然他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他知道户部尚书是什么样的货色。
要说吃喝嫖赌,溜须拍马,贪污受贿,那户部尚书绝对的驾轻就熟。
但你要说他忠君爱国,为国为民,那简直就是坟头烧树叶,糊弄鬼呢!
上行下效,身为一部尚书尚且如此,其麾下的一群手下可想而知。
如果说户部有忠于兖国的官员吗,或许确实有,比如之前被南梁军抓走的两名户部官员。
但是自从那两人被抓后,户部有多听话,他董祎比谁都清楚。
因为户部掌管钱粮税收,在南梁派人全面接管兖国之前,户部和兵部算是最为繁忙的两个部门。
但是董祎想不明白,刺杀樊忠这种事情,真的会是户部那群人干的?
先不说那帮人有没有这种胆子,就算有,想刺杀樊忠,难度也是非常高的。
毕竟自留川城失陷后,有不少人想刺杀樊忠,结果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毕竟樊忠也知道自己招人恨,所以对自己的保护非常严密,他只信任南梁士兵。
而且所有面见其的兖国官员,都不允许携带兵器。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刺杀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董祎在担心,这是南梁方面对兖国官员展开的大清洗。
如今兖国被南梁吞并基本已经是事实了,而占领兖州以后,南梁要对兖州进行行之有效的统治,就离不开官员。
但是兖国官员之所以投降南梁,一方面是因为南梁多年以来一直进行的渗透,大量兖国官员被对方腐化。
另外则是因为,这些人知道,兖国的国力不如南梁和北陈,要想好好生存下去,就肯定得在南梁和北陈选一边。
而南梁则是兖国官员的选择。
首先,投降南梁比投降北陈可以获得更多优待。
北陈和兖国有陆路交通来往,而兖国无论是耕地还是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兖州南部地区。
一旦投降北陈,北陈为了可以有效的对兖州进行管控,肯定会重新组织在兖州的官员。
那些他们这些曾经的兖国官员们,很可能将面临一个局面,被罢免。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见的。
但是南梁则不同,虽然说兖国和南梁只有一条珉江相隔,往来比北陈简单,但是南梁承诺,只要兖国官员主动投降南梁,便可以保留官职。
同时,决定兖国官员投降南梁的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国力的差距。
北陈控制着四个州,全国人口在四千万左右,有军队六十多万。
而南梁掌控天下七州,有人口超过七千五百万,常备军队有一百二十万。
这是人口和军队的差距,另外则是更重要的粮食差距。
南梁一年四季降雨充沛,种植的粮食以稻谷为主,每亩的产量可以达到三百多斤,而北陈的小麦,黍米,一般而言,只有二百斤左右。
粮食亩产可以相差一半。
而且更重要的是,南梁有很多地方的粮食可以做到一年两季。
而北陈基本上只能是一年一季。
所以即使南梁人口比北陈多了差不多一倍,但是依然可以拥有比北陈更多的粮食。
在这个时代,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
在这个世界有一句话,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得粮食者必定得天下。
对于老百姓而言,谁当皇帝他们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在意,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哪怕是一头猪当皇帝,他们也不会反对。
而且南梁面对的情况也比北陈简单。
北城在西面和北面分别需要面对西凉和草原部落。
而南面还有面对南梁的巨大压力。
但是南梁除了面对北陈以外,就只需要花费很少的精力预防更南面的南蛮。
说起南蛮这个势力,只能说,和其他势力相比,南蛮一直没什么存在感。
这主要是因为南蛮稀少的人口和落后的科技造成的。
南蛮生活在南梁的更南面,那里潮湿炎热,虽然全年温度不会低于二十度,但是因为茂密的森林。
生活在其中的南蛮人几乎很难见到阳光。
同时,南蛮人生活的地方,毒虫蛇蚁遍布,毒雾瘴气弥漫。
而除了生产环境恶劣以外,南蛮人则是更加的野蛮落后。
虽然南蛮人已经掌握了如何使用火,但是大多数时候,依然是生吃鱼,肉。
只是因为南蛮人的茹毛饮血,南梁一般称呼南蛮人为野人。
南蛮人以打猎采集为生,根本没有掌握种植技术,而这种方式便注定了其人口数量不会太多。
所以,哪怕南蛮拥有几乎可以和北陈相比的领土,但是人口还没南梁任何一个州多。
连火都无法顺利使用的南蛮,自然不会有什么武器盔甲了。
事实上,南蛮人的武器不过是一些磨尖了的木头,骨头,石头制造而成的。
盔甲更是只有一些皮毛。
这样的南蛮人固然凶悍,但是连一些地主家的武装家丁都打不过,更不要说南梁那些身披盔甲的军队了。
所以南梁在漫长的南境只驻扎了区区十万兵马。
而且这十万兵马更多时候并不是用来防御南蛮的,而是用来稽查走私的。
因为南蛮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也有不少特产,